【九個重點産業調研報告之二】年輕産區何以“彎道超車”打造千億級大産業?——寧夏葡萄酒産業發展調查
2022-04-07 10:13:55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記者艾福梅、趙倩

  從《山海情》同款“賀蘭紅”走俏,到全國首個葡萄酒産業開放發展“綜試區”掛牌,再到延續一貫優勢在多個國際葡萄酒大賽上斬獲大獎……2021年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區頻頻迎來高光時刻,聚集越來越多國內外葡萄酒人的目光。

  儘管仍面臨品牌不強、庫存積壓等問題,但政策的利好和市場的積極反饋讓年輕的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區信心滿滿,瞄準2025年打造千億級大産業的目標,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産業優勢,以期在市場整體低迷中帶動我國葡萄及葡萄酒産業全面升級。它的底氣何在?

  高光頻頻 “紫色夢想”燦爛綻放

  據《史記》記載,公元前138年,西漢特使張騫出使西域引進葡萄品種和釀造技術,經新疆、甘肅河西走廊至寧夏,寧夏成為我國最早種植葡萄並釀造葡萄酒的地區之一。

  然而,相比國際葡萄酒強國,中國現代葡萄酒産業起步較晚,賀蘭山東麓産區更是年輕。其真正意義上第一瓶葡萄酒於1984年才釀造成功。

  可憑藉其獨特的自然稟賦和特有的風土條件,短短30多年間,這片曾飛沙走石的茫茫戈壁已是藤蔓千頃,吸引上百家國內外酒莊前來“掘金”,斬獲千余項國際大獎。2021年,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區葡萄酒産量達到1.3億瓶以上,總産值300億元。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與葡萄酒聯合會會長郝林海&&,“産區與産區風土”“文化與文化交流”是葡萄酒的兩隻翅膀。幾千年來,直到今天,世界上所有有生命力的葡萄酒品牌都是依託“産區”與“文化”這兩翼遠走高飛,比如法國的勃艮第、波爾多和意大利的威尼托、美國的納帕等。而年輕的賀蘭山東麓産區也正在強調“産區”和“文化”這兩隻翅膀,必將行穩致遠、愈飛愈高。

  近年來,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區確實迎來了越來越多的高光時刻。

首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一部寫實扶貧劇《山海情》的熱播帶火了寧夏枸杞、灘羊等多種特産,特別是在大結局裏,主角黃軒在葡萄酒推介會上為寧夏葡萄酒做的一段演講,點燃了人們對寧夏葡萄酒的熱情。不僅電視劇同款紅酒“賀蘭紅”熱銷,賀蘭山東麓産區的其他葡萄酒亦是水漲船高,銷量和價格齊齊攀升。

  如果説《山海情》帶來的是消費者的好奇,那麼全國首個葡萄酒産業開放發展“綜試區”掛牌和“國字號”葡萄酒博覽會的召開則是為寧夏葡萄酒人乃至整個國産葡萄酒從業者注入了信心。

  我國目前已成為全球重要的葡萄酒消費國,但國産葡萄酒行業的發展一直沒有較大的起色。據統計,“十三五”以來年國産葡萄酒總産量、企業營業收入及利潤總額一直保持下滑態勢,所佔的市場份額逐步萎縮,企業生産經營相對困難,還導致國內釀酒葡萄種植面積持續減少,行業發展動力明顯不足。

  “從全球葡萄酒行業發展經驗和路徑來看,今後我國葡萄酒行業必將走向依託自有葡萄種植基地和專有原料品種、注重全鏈條品質把控、突出産品風味特色的小産區和酒莊酒發展模式,而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區正是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李堂兵説,在寧夏建設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産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能夠鼓勵寧夏葡萄酒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立足資源稟賦加快開放發展步伐,摸索出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從而為全國提供通過一類産品、一個産業的開放開發促進生態環境平衡、區域經濟繁榮的新模式、新樣板。

  “綜試區”落地鼓勵先行先試

  2021年7月,由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共同建設的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産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業內人士認為,“綜試區”的創建既是對這一年輕産區風土條件和産業基礎的認同,更體現了做大做強國産葡萄酒産業的堅定決心。

  根據“綜試區”建設方案,瞄準到2025年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綜合産值破千億元的目標,三方不僅將協力優化産區的釀酒葡萄品種,加大對設施裝備、科研研發的投入,還着眼提高設施使用效率、創新信貸産品和融資支持、提升行業監管等8個方面&&了“優惠政策”,並明確可以在“綜試區”內借鑒適用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國家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標準,幫助解決限制行業發展的迫切問題。

  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説,國家設立綜合試驗區,就是要鼓勵政府部門和市場主體大膽地闖,大膽地試,凡是有助於産業發展的措施和模式,都可以在這裡先行先試。

2021年7月10日,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産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在銀川市閩寧鎮正式掛牌成立。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2021年9月27日,寧夏志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取得了寧夏第一本葡萄酒産業用地不動産證。公司董事長袁輝認為此舉“解決了整個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業發展的難題”。

  原來,由於全區葡萄酒産業用地80%為國有農用地,酒莊用地確權登記難、抵押融資難等問題較為突出。

  産業堵點在哪,政策就跟進到哪。為支持葡萄酒産業高質量發展,寧夏&&了《關於完善葡萄酒産業用地確權登記的政策措施》,讓産業用地從金融機構融資擔保成為可能。這一本小小的證書不僅能解決融資問題,更是這些葡萄酒人持續深耕這一領域的“定心丸”。

  同時,寧夏還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寧夏大學建設了釀酒葡萄試驗示範園,並在賀蘭縣、西夏區、永寧縣、青銅峽市及農墾集團選取了新建基地及低質低效老葡萄園改造示範點,進行技術推廣。數據顯示,2021年,寧夏改造提升低質低效葡萄園4.8萬畝。

  “綜試區”的掛牌提振了業界的信心,一批國內外企業紛紛來寧考察、洽談對接、投資合作。如:香港新華集團在同心縣韋州鎮流轉土地1.5萬畝,完成種植釀酒葡萄6300多畝;中糧集團旗下213家中糧名莊薈上架賀蘭山東麓産區的11款葡萄酒;上海植城積極推進圖蘭朵葡萄酒小鎮項目建設等。

  “這一年來明顯能感覺到各酒莊被疫情和行業低谷影響的信心逐漸恢復,釀出的酒品質更好、更敢於投入到宣傳中、銷售也回升了。”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農業農村局葡萄酒産業辦主任張本健説。

  開拓市場:B端與C端同時抓

  一直以來,最讓寧夏葡萄酒人憂慮的就是“資源優勢未能轉化成産業優勢”,獲獎無數的葡萄酒只能鎖在酒莊的庫房裏,端不上民眾餐桌。業內人士認為,打造千億級大産業必須要增強銷售端,堅持政府主打産區品牌、酒莊主打産品品牌“雙提升”戰略。

  在連續舉辦九屆賀蘭山東麓國際葡萄酒博覽會的基礎上,2021年9月底,首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在銀川舉辦。這是全國首個國家級葡萄酒文化旅游綜合性展會,簽訂合作協議金額達87.93億元,為寧夏葡萄酒産業發展匯聚了人氣、商氣、財氣。

  已在中國工作生活了15年的伯濤第一次受邀來到寧夏就是參加這次博覽會。“論壇上,我品嘗了十幾款寧夏葡萄酒,儘管層次和感覺不同,但每一款的質量都非常棒,跟十年前我喝到的第一杯中國葡萄酒相比,質量全方位提升。”這位法國外貿顧問委員會(大中華區)主席説。

  除了“國字號”的博覽會,寧夏各地政府還按照“政府搭&、酒莊報名參展”的思路,組織産區各酒莊,積極參加春季糖酒會、進博會等國內有較大影響的專業酒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以青銅峽市為例,在第104屆全國春季糖酒會期間,青銅峽産區各酒莊累計接待客戶超過3萬餘人次,新增意向客戶約5000余位,累計成交意向性訂單額超過1億元。

  

青銅峽産區工人正在採摘葡萄。(資料圖片)

  在持續開拓B端(經銷商或者渠道)的同時,賀蘭山東麓産區也瞄準C端,向世界知名葡萄酒産區學習,開設專屬課程體系,推廣其産區産品,培養消費者。

  “我對葡萄酒很癡迷,盡可能去接觸不同産區、不同風格的葡萄酒,但之前對國産葡萄酒知之甚少。通過這次培訓課程,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讓我樹立了對中國葡萄酒的自信。”“90後”南京市民黃聰説。

  黃聰接受的是“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銀川産區教程”培訓。“首批我們在全國認證了30多位講師,範圍覆蓋20多座城市,以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居多,培訓學員基本都是‘90後’年輕消費群體。”銀川市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業聯盟理事長蘇龍説。

  當前,消費者對葡萄酒的消費逐步趨向個性化、差異化和特色化,寧夏産區的酒莊化發展模式恰好可以滿足這種需求。很多酒莊莊主已經感受到産區課程推廣帶來的購買紅利,他們期待“持續推進後的爆發”。

  此外,各酒莊也在通過各自不同的渠道拓寬市場。比如留世酒莊不僅成為2021米其林指南葡萄酒供應商,還與范曾大師、知名酒店等跨界推出一系列聯名酒款。

  “留世酒莊一直以來的目標是要做精品葡萄酒品牌,所以當我們得知有機會和米其林指南合作時,就全力以赴地去爭取這個機會。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次機會,不僅讓米其林星級餐廳的大廚們能夠認識中國葡萄酒,認識留世,更希望全球的美食愛好者能夠愛上中國葡萄酒。”留世酒莊莊主劉海説。(完)

責任編輯:張潔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