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池縣築牢寧夏東部生態安全屏障見聞
2022-08-06 15:04:17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銀川8月5日電 2日上午,“鹽池非凡十年”採訪團乘坐的汽車行駛在鹽池縣城北生態防護林區的山間小路,周圍花木繁茂、碧草如茵,宜人的自然生態景觀讓記者們感慨不已。

  然而,老鄉隨口哼唱的順口溜——“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沙子跑、抬腳不見蹤”——卻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該地區生存環境最真實的描述。

  鹽池縣地處寧夏中部幹旱帶,位于毛烏素沙漠南緣,常年幹旱少雨、風大沙多。

  “前些年,只要一刮風,男男女女的臉上都土,只盼著夏天、秋天有點雨水,緩解幹旱、壓壓沙子。”鹽池縣居民張慧琳説。

  為了改變脆弱的生態環境,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鹽池縣逐步實施治沙造林、退耕還林、封山禁牧等措施。2011年,鹽池縣城北生態防護林區建設拉開序幕,“封、飛、造”是當時生態治理的重要措施。

  鹽池縣城北生態防護林區屬于圍城10公里生態圈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內風蝕、水蝕較為嚴重,區域南北寬5公里,東西長10公里,共計50余平方公里。為此,鹽池縣將城北生態防護林區分為東西兩區開展治理工作。

  東區建設自2011年至2015年,分四期完成,設計樹種為樟子松、榆樹、刺槐以及沙生灌木等,採取機關義務植樹和發包工程造林相結合的方式實施,集中實施黃土高原綜合治理、退化林分改造等項目,完成治理面積3.5萬畝,總投資1.1億元。

  西區建設規劃總面積4萬畝,計劃自2019年至2023年分五年實施,總投資9200萬元,其中新增造林1.25萬畝,育苗戶自主造林0.35萬畝,現有林改造提升及封育治理2.4萬畝,設計樹種為刺槐、山杏、碧桃、榆樹、樟子松等,目前已完成治理面積2.55萬畝,投資5800萬元。

  10年來,在鹽池縣委、鹽池縣政府的帶領下,17.3萬幹部群眾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高品質發展的導向,有效治理200多萬畝嚴重沙化土地,100畝以上的明沙丘基本消除,年揚沙天氣由10年前的54次降低為10次左右,從昔日“黃沙窩”到現在“綠家園”,為寧夏東部築牢了生態安全屏障。

  據了解,截至2021年底,鹽池縣林木保存面積達374.6萬畝,天然草原面積佔國土總面積50%以上,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分別達到27.41%和58.5%,高于全區平均水準12和2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我們依托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全面推進‘一村萬樹’工程,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鹽池縣自然資源局局長王軍介紹,該縣全年計劃實施營造林13.18萬畝。其中,新造喬木林2.28萬畝,灌木林3萬畝,未成林撫育提升及退化林分改造7.9萬畝,草原生態治理2萬畝,森林撫育26萬畝,全力打造“強美富優”現代化新鹽池。

  近年來,鹽池縣先後被評為“全國防沙治沙先進縣”“全國綠化先進縣”“全國林業科技示范縣”,榮獲“全國林業係統先進集體”“‘三北’防護林體係建設工程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並成功創建了國家園林縣城和國家衛生縣城。

  據鹽池縣縣長劉娜介紹,“十四五”期間,鹽池縣將依托國家重點生態治理項目,圍繞“北治沙、中治水、南治土”總體布局,以山林權改革和全面推行林長制為抓手,持續加快國土綠化進程,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力爭到“十四五”末,全縣森林覆蓋率和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分別達到30%和60%,努力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國家森林城市”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完)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