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博士弟”:以“逆襲”之名向光而行
2022-04-30 10:59:04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銀川4月29日電(張潔龍)電氣工程博士如何從零技能“菜鳥”逆襲到操作達人?“學霸”成替補,卻用“藏不住的優秀”逆襲成為首發;兩個月,跑遍2座換流站、7座750變電站、27座330變電站,啃着饅頭、吃着泡麵與3000多條數據較量……孫尚鵬,2022年寧夏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以“逆襲”之名澆築五一勞動獎章。

孫尚鵬榮獲寧夏五一勞動獎章

  1992年出生的孫尚鵬2019年獲得電氣工程博士學位,“把科研理論應用在家鄉高壓建設上”的想法根深蒂固,畢業季,孫尚鵬婉拒了許多高校、名企,懷揣着濃濃故鄉情,背着行囊回到了家鄉,成為了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的一員,參與到寧夏高壓建設之中。因為年齡小,大家都喜歡叫他“博士弟”。

  “所學的科學理論助力家鄉進步,意義更大!”孫尚鵬説。

  入職第二年,難度極高的全區職業技能大賽成為他離開“象牙塔”步入實踐工作的“試金石”。

孫尚鵬正在開展特高頻局部放電傳感器的校驗工作

  “原本大家只是想讓我這個新人感受一下競賽氛圍,只作為後備人員。”孫尚鵬説:“我不想成為‘替補’,要做就做到最好。”

  一本本參考書籍,他從薄讀到厚。“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又把書從厚讀到薄。

  面對試驗操作短板,這位電力“博士弟”打算加急回爐重塑。

  “不把自己推向火爐,怎知到底是不是金子。”孫尚鵬説。

  一次又一次的重復操作,起早貪黑的兩點一線,寫了一沓又一沓、扔了一沓又一沓的草稿紙,試驗時間逐步壓縮至18分鐘、16分鐘、14分鐘……

  優秀是藏不住的,幾個月準備時間,“博士弟”從“替補”逆襲成為“首發”,最終與同事組成的三人小組代表國網寧夏電科院參加比賽,斬獲電網組團體第一名,個人第一名。

孫尚鵬(左)在凱歌330kV變電站開展斷路器的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工作

  在實踐的道路上,孫尚鵬從不停歇。從“零技能”菜鳥到操作“達人”,他把百米衝刺的勁頭揮灑在了這項“長跑”事業上。

  在迎峰度冬的2個月裏,孫尚鵬跑遍2座換流站、7座750變電站、27座330變電站,每個變電站一呆就是十個小時,每次一下現場就是一週,拿了三千多條數據,發現隱患七類、30多條。

  “吃得了泡麵、啃得了饅頭,在什麼環境做什麼事。”孫尚鵬是2022年寧夏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年級最小的一位,但他卻將汗水灑在了最高處。

  孫尚鵬的付出刻在了設備絕緣裕度校核中,變電站設備質量源頭管控中,設備伸縮節隱患排查中……

  他認真積累每一次設備缺陷解體經驗,出版電力互感器運檢技術、電力運維檢修智能機器人系統專著,將實踐成果轉化成理論知識,讓更多的“電力小白”能像他一樣快速成為高壓運檢的技術能手。

  作為科技創新的後備力量,孫尚鵬紮實做科研,一路披荊斬棘,將工作中的故障、隱患、缺陷有效“拿捏”。

  國內首&首套LW56-800型濾波器場斷路器自投運以來,在寧夏靈州、新疆昌吉特高壓換流站連續發生多起合閘電阻缺陷引發的該型800千伏斷路器故障,影響西電東送工程安全穩定運行。

孫尚鵬在±800千伏靈州特高壓換流站開展高壓電抗器的紅外測溫工作

  孫尚鵬及團隊經歷無數個日夜,無數次論證,無數場試驗,明確故障缺陷原因,分析論證的“合閘電阻”改為“選相合閘”技術路獲得國網認可,完成寧夏靈州站6組斷路器輪換改造,實現800千伏濾波器場斷路器國産化替代,為支撐國網公司治理濾波器場隱患頑疾,貢獻了寧夏力量。

  最好的科研就是實踐。近年來,孫尚鵬累計開展科技攻關項目15項,發表論文23篇,SCI收錄11篇,出版專著2本,獲授權專利5項。各項成果專利服務生産現場,應用於20余座變電站取得實效並推廣至四川、重慶等電力公司,2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確保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我是一名追光者,扎根於生産實際,磨礪於檢修現場,耕耘於創新一線,點亮黑暗,守護萬家燈火,也讓勇於奮進的道路上不懼黑暗,向光而行。”孫尚鵬説。(完)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