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中衛市沙坡頭區堅持問題導向和便民導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着眼“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以幹事創業的成效檢驗主題教育的成果,努力交出一份群眾滿意的答卷。
聚焦群眾所急,把“煩心事”辦成“暖心事”。考慮沙坡頭區部分村距離市區遠、老年人多、慢性病患者較多的現實問題,沙坡頭區衛健局制定了《中衛市沙坡頭區落實縣域巡迴醫療和派駐服務工作方案》,建立“鄉村醫生定時坐診+上級機構巡迴醫療”服務機制,抽調5名衞生院醫師、護士及“百名醫師下基層”專家組成巡迴醫療服務隊,每週到迎水橋鎮南、北長灘村開展1次巡迴醫療服務;開展巡診服務15次,點對點技術指導10余次,服務人口126人次,有效保障了山區群眾基本醫療條件,暢通群眾求醫問診的“最後一公里”。
聚焦群眾所難,把“安置房”變成“安心房”。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沙坡頭區住房城鄉建設和交通局聚焦“棚戶區安置房辦證難”問題,研究制定《沙坡頭區建設棚戶區改造安置房不動産權證辦理方案》,利用微信公眾號、快手視頻等線上媒介和支部黨員入戶講解等形式,廣泛宣傳辦證政策和辦證要求,確保涉及群眾應知盡知。在安置房多且集中的小區設立房産證辦理代辦點,將窗口前置、服務下沉,為沙坡頭區幸福立方、雙橋嘉苑等5個安置小區群眾辦理安置房不動産權證2282套,真正讓群眾感受到辦證“不費心”、辦證“少操心”、服務“更貼心”。
聚焦群眾所愁,把“坑洼路”修成“舒心路”。沙坡頭區長安社區幹部圍繞社區大治理和小區微服務,結合主題教育設立了社情民意收集欄和收集箱,針對收集到的群眾集中反映的小區部分路面坑洼不平、坡度過大、居民出行安全隱患多的問題,第一時間組織群眾、社區共建單位和物業服務企業,實地查看路況、詳細了解情況,召開四方聯席會議、制定道路維修方案,利用兩周時間對宜居家園路面進行了維修改造,堅持把修路之事做好做實,為居民解決了家門口的關鍵“小事”。
聚焦群眾所盼,把“鹽鹼地”變成“農耕地”。為有效改良鹽鹼地土質、提高區域耕地質量,沙坡頭區水務局立足崗位職責,強化責任擔當,積極與上下級單位溝通協調,對中溝中下段、西關退水溝全段和六支溝下段共9.25千米進行了清淤溝道、砌護溝坂,並恢復自來水管道0.53公里,通過實施中溝鹽鹼地治理工程,降低了地下水位,改良了鹽鹼地土質,以一項惠民工程、改變一片生態、促進一方發展,把惠民實事做到群眾身邊、做到群眾心裏。
責任編輯:張潔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