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稟賦看,寧夏光照強、溫差大、濕度小、風能足、災害少,滿足了儲能、半導體、電子化學品等新材料對環境的要求,是新材料産業發展的“天然工廠”。
能源保障是發展新材料産業的另一個支柱。作為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範區,寧夏風能、太陽能等電力資源豐富,工業用電價格相對較低,這也為新材料産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近年來,寧夏新材料産業依託自然稟賦、能源保障、産業基礎、政策機遇等多重優勢“跑步”前進。截至2021年底,寧夏新材料規上企業增至100多家,工業産值超過1200億元、近兩年平均增長30%以上,佔全區規上工業總産值20%、近兩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
據寧夏工業和信息化廳介紹,“十四五”期間,寧夏將聚焦高性能金屬材料、化工新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電池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培育打造7條優勢特色産業鏈,構建“一核五群”新材料産業發展新格局。
十八大以來,寧夏緊緊扭住科技創新“牛鼻子”,開展關鍵技術“揭榜挂帥”,建成國家及自治區級新材料重點實驗室5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家、企業技術中心20家、高新技術企業88家、科技小巨人企業23家。全區新材料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比規上工業研發投入強度提升一倍。
寧夏漢堯石墨烯率先實現了無鈷化正極材料在鋰電池上的應用和量産;小牛自動化研發的太陽能電池片全自動串焊機,打破了全國光伏串焊機依賴進口的局面;隆基集團電池片轉換效率多次刷新紀錄;寧夏中環光伏材料公司G12大尺寸硅片,有效提高了光電轉換效率及産出功率,大幅降低用電成本……這些新材料企業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紛紛練就“獨門絕技”。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寧夏這片新材料産業的沃土和洼地,吸引着各地的新材料企業與人才紛至沓來,在新材料産業發展的新征程上保持衝鋒者的姿態,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提供強大的産業支撐。
預計到“十四五”末,寧夏新材料産業將實現産值2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500億元以上、年均增速達到10%以上,努力建成全國新型材料的“大工廠”“大基地”。寧夏新材料産業正憑藉其獨特優勢,加速向“新”而行。
責任編輯:姜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