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縣:擎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晴空”
2022-04-25 09:07:27 來源: 寧夏日報

  從未成年人保護強制報告、救助幫扶、監護幹預到兒童權利的依法維護、追蹤監督等,海原縣形成了一套獨特且見效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

  近年來,海原縣高度重視和關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扎實推進“護童成長”試點項目,持續推出創新舉措,努力創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縣。以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等舉措多路並進,構建起未成年人全方位保護關愛服務體係,為當地11.99萬名少年兒童平安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有關部門慰問農村兒童。

  兒童主任 讓愛不再缺席

  伴隨著初升的太陽,史店鄉田拐村兒童之家專職兒童主任閔興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向村醫要了近日村裏新生兒名單資訊,進行詳細登記。又把超過18歲已不在她服務范圍內的孩子名單列了出來,重新建檔。

  忙完這些,閔興花按計劃來到幼童小茹家裏家訪。1歲的小茹父母均為盲人,家庭生活困難。之前通過多次咨詢收集並提交相關資料後,閔興花幫助小茹申請了困境兒童津貼。“太感謝你了,為我們家減輕了經濟負擔。”確認已經收到首期兒童津貼的小茹父母,激動地向家訪的閔興花道謝。

  中午,兒童之家新來了3個孩子。閔興花登記資訊後,帶著他們做手工、玩遊戲,用心用情陪伴呵護。閔興花是2021年初海原縣新選聘的村級專職兒童主任,本科畢業于西安科技大學的她熱衷兒童保護工作。

未成年人保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我的工作任務是日常對全村1000多名兒童進行資訊排查,及時掌握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和散居孤兒等服務對象的生活保障、家庭監護、就學情況等基本資訊並上報,為他們建立一人一檔,定期更新。”閔興花介紹,她還負責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兒童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生活或失蹤、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或不履行監護責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不法侵害等情況。如今村裏的兒童家長和懂事的孩子們,遇到困難和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閔主任”。

  閔興花的工作,是海原縣大力推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該縣現有未成年人11.99萬人,其中留守兒童463人、孤兒及困境兒童76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脫貧人口家庭兒童7885人、殘疾兒童1188人。去年以來,該縣結合“護童成長”項目選出村(居)兒童主任159名,覆蓋所有村居。其中,農村社區兒童主任148名、城市社區兒童主任11名、專職兒童主任7名;女性佔61.6%,同比提高了40.2%;大專以上文化佔43.4%,同比上升26.4%;平均年齡33.4歲,較上屆平均年齡下降9.2歲。

紅領巾小志願者開展實踐活動。

  “護童成長”項目開展以來,海原縣通過政策宣傳、安全主題講座、遊戲活動、兒童之家服務等內容,使受益未成年人達到3.5萬人次。以正確應對壓力、兒童發展規律、親子溝通與制定規則、與孩子建立情感聯結等內容,服務監護人9000人次。通過集中培訓、階梯式培訓等方式,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受益近500人次。全員培訓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使未成年人保護關愛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升。

  親職教育 先做合格父母

  “以前覺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怎麼養就怎麼養,關到府都是自家的事兒。聽了老師的培訓才明白,撫養孩子不但有很多技巧,而且法律也有明確規定,不履行監護職責將受到法律的嚴懲。”近日,海通社工服務中心在李俊鄉李俊村開展的《父母正確履行監護職責》親職教育培訓中,該村一位家長感慨道。

  家庭是少年兒童生活和學習的第一場所,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進一步築牢了家庭保護防線,強調家庭監護的重要性。海原縣把親職教育作為提升未成年人家庭保護的重要途徑,針對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不定期開展心理疏導、親職教育講座、個案服務、宣講等活動。幫助父母明確自身角色定位與職責,了解子女身心發展需要,與子女建立正向的親子關係。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平安的成長環境,為困惑的父母找到開啟孩子封閉內心的寶貴鑰匙,更好地呵護孩子成長。

  去年以來,在海原縣民政局、海原縣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指導下,各鄉鎮、兒童之家、社工機構累計開展親職教育類活動83場次,體育遊戲類活動132場,個案服務40例。《未成年人保護法》及政策進村(居)、進學校宣講34場次,服務人數達4.4萬人次。

  校園關愛 守護少年兒童

  學校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的主陣地,海原縣在未成年人學校保護中,更多地站在未成年人角度考慮,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海原二中八年級男生小宇容易害羞,還經常掉眼淚。該校德育主任馬森通過平時觀察和向其他同學了解,得知小宇的爸爸對他管教過于嚴厲,使他逐漸失去自信。于是,馬森通過與小宇多次談心,與班主任、家長溝通,又引導他通過努力當上了“校園文化藝術節”主持人。通過多方努力,小宇的精神面貌發生很大變化,笑聲變得爽朗,喜歡和同學打籃球,自信心和學習成績也逐步提高。

  為做實做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馬森動員成立家長學校,建立家長委員會,健全家校協同管理制度,聘請派出所專幹為學校法治副校長。在敬老院、海原縣非遺文化傳承基地建立“社會實踐活動基地”,促進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面對留守學生、單親學生、貧困學生較多的現狀,學校開展了“關愛留守學生”專題活動,使這些孩子們感受到更多的關愛,這一活動榮獲自治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優秀經典案例。

新聘任的兒童督導員和專職兒童主任上崗。

  近日,賈塘鄉中心小學開展“弘揚法治精神 構建和諧校園”活動。校長王有林向海原縣檢察院檢察二部主任田彩霞、賈塘鄉派出所所長王鵬成頒發聘書,聘任他們為法治副校長。隨後,他們分別為學生上了未成年人保護暨防性侵、防校園欺淩、交通安全、防溺水等內容的法治課,增強了學生們的安全意識、法律意識。

  海原縣各校(園)從司法等部門聘請127名專業人員擔任校(園)法治副校長和法治輔導員,每年投資71.5萬元為全縣學校、幼兒園購買245名專職安保人員服務。大力推動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縣“四個百分之百”建設成效明顯,即中小學幼兒園封閉化管理100%,全縣各學校專職保安配備率100%,一鍵式報警設備與視頻監控係統聯網率100%,“護學崗”設置100%。完善了“人防、物防、技防”等校園安全綜合治理體係,有效防范校園安全事故發生。

  政府保護 給足成長底氣

  李旺鎮一戶兄妹為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有關部門給予每人每月1000元孤兒津貼,孩童由其爺爺監護撫養。中學生小鋒因父親經常酗酒、賭博、家暴母親導致父母離異,變得沉默寡言,放學後經常將自己關在出租屋裏,脾氣也變得喜怒無常。

  對此,海原縣通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針對類似的“小鋒們”心理、行為、家庭問題進行持續幹預和關懷。小鋒的不恰當行為逐漸減少,生活中笑容增多,與家人和朋友關係緩解,生活態度逐漸樂觀。

  政府保護是未成年人獲得保護取得實效的底氣。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幼有所育、弱有所扶。海原縣專門制定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26個部門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形成統籌協調、互聯互通、共商共管、組合發力、聯動關愛的協調機制。縣級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各鄉鎮、街道辦設立兒童工作站,村(居)設立兒童之家,形成三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體係。將原3500平方米的兒童福利院,轉型升級打造為海原縣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配有26名工作人員,進駐3家社會組織開展服務,研究制定40項工作制度,做到有場地、有編制、有人員、有資金。18個鄉鎮、管委會全覆蓋設立未成年人保護站,實現148個村(居)兒童之家全覆蓋。

輔導作業。

  海原縣每年向孤兒、殘疾、留守等困境兒童發放各類津貼、補助資金1912萬元。自治區民政廳每年為該縣兒童主任補助資金53.28萬元,縣財政每年劃撥20萬元,用于解決專職化試點鄉兒童主任薪酬待遇問題。

  圍繞網絡保護,海原縣大力提升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意識。開展網絡凈化宣傳教育和“網絡清朗行動”,組織全縣45所學校開展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懸挂橫幅186條、發放宣傳材料3萬余份,組織學生觀看網絡安全教育專題片,營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為提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海原縣還打造了“數字未保”智慧辦公平臺,使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精細化流程管理和高效運轉。

  社會保護 為愛保駕護航

  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海城街道辦事處南苑社區把構建和完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網絡、志願服務和開展保護活動結合起來,持續開展了一係列有特色、有創意、有實效的未成年人保護活動。

  南苑社區為困境兒童等需要關心關愛的未成年人群體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健全人格。為提高未成年人網絡安全自我保護意識,開展了“E路平安、伴你童行”網絡安全普法教育。利用社區未成年人幫教中心開設公益“四點半課堂”,解決了雙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家庭未成年人放學後無人看管的問題。

  邀請退役軍人為未成年人普及國防教育,社區和檢察院共同開展未成年人社會關護幫教工作,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改過自新、重新融入社會的平臺。開展以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為主題的書法、剪紙活動,促進未成年人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

兒童主任閔興花與孩子們做遊戲。

  社會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中一道有力的屏障。海原縣組織各鄉鎮、村(居)“兩委”、網格員、村民小組長、公益性崗位等,組建未成年人保護志願服務隊伍,構建基層未成年人保護“三重盾牌”,打通了未成年人保護服務“最後一公里”。將志願服務有效時長計入管理係統,頒發志願者證書等。激勵社會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詢工作者等專業人員,進行“一對一”有效幫扶,提供心理疏導、親情關愛、權益維護等優質專業服務。同時,通過創新宣傳形式,提升宣傳效果,營造了關愛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圍和安全溫馨的成長環境。

  司法保護 陽光照進角落

  司法救助為未成年人保護撐起法治“晴空”。在未成年人保護的道路上,海原縣檢察院一直用心守護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一名孩童因為民間私自收養一直是“黑戶”,檢察院得知後積極與民政、公安部門多次溝通協調,最終為這名孩童順利落戶。與“紅十字會”溝通協調,幫助2名先天性疾病患兒落實醫療救助機構,助其治療。

海原縣全力構建未成年人保護關愛服務體係。

  在立案監督、適時介入偵查案件辦理過程中,該院對因案件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積極與民政等相關職能部門協調溝通並移送線索,幫助困境兒童納入社會救助范圍解決生活難題。及時告知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的權利,積極為困難群眾爭取救助。對于有“看病難、落戶難、入學難”等特殊需求的未成年人,做實做細司法救助。近年來,該院辦理未成年人救助案件過程中,幫助納入社會救助16件26人,發放司法救助金12.42萬元。

  如今,海原縣三級未成年人保護陣地,已成為開展未成年人課業輔導、感情慰藉、娛樂活動、溝通交流、親職教育等關愛保護活動的重要平臺,“兒童之家”成為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精神樂園。該縣先後建立了未成年人保護強制報告、評估認定、救助幫扶、監護幹預、應急處置、輿情監測預警等制度,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築起牢不可破的保護網。(記者 王文革)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