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長城在內蒙古和呼和浩特

  • 2022-09-15 08:53
  • 來源: 呼和浩特日報

  説起長城,人們總會想到秦始皇,而且以為大家現在在北京八達嶺看到的長城就是秦始皇修建的,其實那是明朝修建的萬里長城,迄今僅600多年,與秦始皇沒關係。歷史上我國有二十多個王朝和諸侯國修築過長城,但主要的萬里長城有四條:秦始皇時期修建的萬里長城,漢代的萬里長城,金代的萬里長城和明代的萬里長城。現在保存完好的、大家在北京等地看到的萬里長城是明洪武到明隆慶年間修建的“明長城”。

  歷史上共有十三個王朝和諸侯國在內蒙古修築過長城,分別為戰國、秦、漢、北魏、北齊、隋、金和明代。內蒙古是我國古代長城遺址保存最多、裏程最長的地區,總長度三萬多裏,約佔全國古長城的七分之二。

  呼和浩特地區最早的長城是“趙長城”。據《史記》記載:趙武靈王“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厥為塞”。這道長城是由趙國修建的,東起河北宣化,進入內蒙古沿陰山山脈西行,到河套的狼山止。秦始皇時,將各地的長城連在了一起,呼和浩特地區的趙長城就成了秦長城的一部分,趙長城和秦長城在呼和浩特境內長約260華裏。整個秦長城長約14000華裏。

  漢代的萬里長城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長城,它東起遼東,西至新疆,長20000余華裏。漢朝還在內蒙古西部的陰山以北,修築了兩道平行的長城,並在漫長的長城沿線修建了大量的烽臺、城障,以加強防禦。呼和浩特地區的漢長城,是在秦長城的基礎上重新修建的,是趙長城繼秦代沿用後的再度沿用,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和使用年限最長的長城之一。

  金代的長城是金王朝為了防禦北方的少數民族契丹等部落而修建的,有南北兩道,又稱“金內長城”和“金外長城”。金代的兩道長城在內蒙古和外蒙古,其內長城起自嫩江,跨越內蒙古東部地區經過呼和浩特,延伸至包頭東南的黃河北岸;外長城起于大興安嶺北麓,由根河南岸西行,穿越呼倫貝爾草原,到蒙古國的德爾蓋爾汗山。金代的長城在呼和浩特地區長約200華裏,跨越兩個旗、縣的丘陵、山地,沿大青山進入包頭市境內。金代的長城,是呼和浩特地區歷代的長城中,地勢最險和海拔最高的一道長城。

  舉世聞名的明代萬里長城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産,全長約14600華裏,跨越了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等七個省區。明代萬里長城在呼和浩特地區長約300多華裏,主要是“次邊”長城。所謂“次邊”是相對“主邊”而言,明朝修建了兩種長城,“主邊”長城就是主長城,也稱“大邊長城”,是明長城的主體。在重要的關隘和險要地修建的相對簡易的土長城,即“次邊”長城,呼和浩特境內的明長城大部分是次邊長城,這些明長城有夯土築成的、磚石結構的,還有石條築成的,並有烽火臺、城障、將臺、敵樓、隧道等一係列設施。

  明代長城是呼和浩特地區保存最好,最壯觀的一段長城,是觀光旅遊的好去處。(高培萱)


 

分享:

責任編輯:徐紅梅 李國棟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2060112900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