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古生物科學家最近發現,遠古時期生活着一種長相奇特的恐龍,它有着恐龍典型的軀幹,但嘴巴像鴨子,脖子像天鵝,還有一對像企鵝翅膀、即鰭足一樣的前腿。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一種水陸兩棲恐龍。
美聯社7日報道,新發現的是一種用後腿行走的食肉恐龍,體型很小,只有約45厘米高,也有報道説是80厘米高,大約生存在距今7500萬年前的白堊紀。
“天鵝的脖子加上恐龍的身體,一嘴細小的牙齒,還有前肢和腳,看起來它們可能很擅長游泳,”美國麥卡萊斯特學院古生物學家克麗絲蒂·柯裏·羅傑斯説,她把這只恐龍稱為“漂亮瘋狂的吐火獸”。希臘神話中的吐火獸是獅頭、羊身、蛇尾。
留存這只“怪恐龍”骨架的化石出自蒙古國一處沙漠,它一度被走私到歐洲,隨後一名法國化石商人將它歸還蒙古國。
研究報告發表在6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論文主要作者、意大利博洛尼亞市卡佩利尼地質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安德烈亞·卡烏起初極度懷疑化石的真實性:“我問自己,‘這是個真的、自然的骨架,還是個人工製品,或者是個吐火獸?如果這是假的,我該怎麼證明?”
研究者們隨後使用同步加速器構建起這塊化石的3D模型,發現被壓在岩石裏的右前肢與露在外面的左前肢完全匹配,證明這塊化石的確來自獨立個體而非人為拼湊而成。
“這個動物太奇特了……它把不同動物的不同部分揉進這一個小小的身體裏。”論文另一名作者、捷克帕拉茨基大學古生物學家丹尼斯·富騰説,新種恐龍被命名為“哈爾什卡拉普托·埃斯奎利埃”,簡稱“哈爾什卡”,以此紀念波蘭古生物學家哈爾什卡·奧斯穆爾斯卡。(劉秀玲)【新華社微特稿】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數字閱讀快捷方便,看紙質書還有意義嗎?
2017-12-08 08:46:52
-
從“火一陣”到“一直火” 文化類節目引領潮流
2017-12-08 08:46:52
-
出租車"浮動定價":價格可更"市場化"
2017-12-08 10:53:35
-
青年焦慮:我國20—39歲獨居青年達2000萬
2017-12-08 10:53:35
-
為瀕危村落“打120”的年輕人
2017-12-08 10:54: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