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洛杉磯8月31日電(記者 郭爽)美國航天局日前宣布,“洞察”號火星無人着陸探測器定於明年5月發射,着重探索這顆紅色星球的“內心深處”。
“洞察”號任務全稱“通過地震調查、測地學及熱傳導實施內部探測”,是首個研究火星內部的探測任務,也是美國火星無人探測項目的一部分,將為美國本世紀30年代將人類送往火星做準備。
火星探測任務的最佳發射窗口每隔約26個月出現一次,每次僅有數周。下個窗口為2018年5月5日後大約5個星期。屆時,“洞察”號將擇機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並於當年11月26日後着陸火星。這也將是歷史上首次在美國西海岸實施星際發射任務。
航天局介紹,“洞察”號配備兩個像紙扇一樣折疊的太陽能板,展開後着陸器寬約6米。按計劃,“洞察”號將着陸在火星赤道附近,並使用一條機械臂將其搭載的兩台主要儀器直接、永久地安置於火星表面。這將是在火星上前所未有的行動。
兩台主要科學儀器分別為法國國家航天研究中心負責研製的地震測量儀,以及德國航空航天中心提供的溫度測量裝置。可防風的地震測量儀靈敏度極高,足以探測到尺度為氫原子半徑的地面運動,還可記錄“火星震”或隕石衝擊所引發的震波。溫度測量裝置則可通過錘擊到達火星地下3米或更深處,以測量火星內核釋放的熱量。
此外,“洞察”號還將通過火星與地球間的無線電傳輸,來評估火星繞軸旋轉産生的擾動,以提供火星核大小的線索。
新的火星探測任務將幫助人類了解地球等岩質行星的形成。美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洞察”號項目主管布魯斯·巴納特在一份聲明中説,過去30億年中,火星內部“攪動”比地球少得多,可能更好地保存了岩質行星“嬰兒”時期的證據。
“洞察”號原計劃於2016年3月發射,但由於其搭載的地震儀主要傳感器出現真空密封不嚴問題,發射被迫推遲。美航天局去年發布的一份聲明説,“洞察”號的預算原本為6.75億美元,但重新設計地震測量儀加上任務延遲可能導致項目成本上漲1.54億美元。
-
探月之後 出征火星--專訪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
隨着人類深空探測技術的飛速發展,對火星的探測已成航天大國追逐的目標。2017-08-24 08:48:07
-
“小行星撞擊説”可解火星地質特徵之謎
40多億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上火星,把火星北半球撞飛了一大塊,飛濺的碎片逐漸凝結成兩顆衛星。一項最新研究説,這一場景可以很好地解釋火星一些地質特徵。2017-07-24 10:13:54
-
科普:火星為何又幹又冷
由於火星大氣過於寒冷稀薄,液態水不能穩定存在於火星表面。可能就是磁場的差異,使火星和地球這兩顆太陽系中最為相似行星的演化軌跡出現了巨大差異。2017-04-03 17:09:12

-
年輕人,這輪房産調控正在給你的肩膀減壓
2017-09-01 10:24:53
-
爭辯 《吉林報告》,你想看的都在這裡
2017-09-01 09:07:48
-
租房市場給力,該繼續在北上廣奮鬥嗎?
2017-09-01 08:46:45
-
19歲博士生來啦!從沒上過課外輔導班/圖
2017-09-01 10:28:55
-
刷爆朋友圈!韓磊這首新歌樂能把人看哭
2017-09-01 10: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