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國際植物學“奧林匹克”上的“中國面孔”
2017-07-27 18:27:53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深圳7月27日電(記者陳立新)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23日至29日在深圳舉行。與以往各屆相比,更多的中國植物學家登上這一植物科學界的“奧林匹克”,向世界展示中國植物科學研究的成果。

  按照慣例,每屆植物學大會的全會報告以最近6年全球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意義的植物科學成就為內容。大會主辦方介紹,在以往各屆的相關記載中,並無中國人進行全會報告的先例。在本屆大會上,三位中國植物科學家進行了全會報告。

  中國科學院院士、植物分子遺傳學家李家洋做了以“水稻株型設計的分子基礎”為主題的全會報告。李家洋告訴記者,自己和團隊致力于通過優化水稻株型,即通過對水稻的株高、分蘗數、分蘗角度、穗的大小等的調整優化,達到水稻增産提質的目的。

  “我們預測,為了保障糧食供應的安全,在2030年之前,單位面積的作物産量必須增加50%。”李家洋説,目前他和團隊培育的水稻品種,與傳統水稻品種相比,每畝增産過百斤。目前,李家洋及其團隊正致力于研究無需插秧的直播水稻品種。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方精雲的全會報告主題為“中國森林結構特徵和木本植物多樣性”。方精雲及其研究團隊經過近20年的工作,對中國70多個山地採用一致的技術方案進行植物多樣性和群落結構的係統調查,共獲得2000多個森林樣方,並建立了含有11405個樹種的中國土木植物分布數據庫。

  方精雲及其團隊獲得了多個重要發現。比如,全球氣候變暖將促進中國東北地區森林的生長,並改變樹木的大小分布,導致小個體樹木的數量減少、大個體樹木的數量增加。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是世界植物科學領域發表論文引用率最高的科學家之一,研究方向為植物抗旱、耐鹽與耐低溫等方面。朱健康的全會報告主題為“解碼生命中表觀遺傳語言”。表觀遺傳學是指對不存在于DNA序列中的可遺傳資訊進行的研究。

  大會有34場主旨報告,屬于中國植物學家的有11場。其中,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亞洲委員會主席馬克平介紹了亞洲植物多樣性數字化計劃,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訊的報告主題為“植物基因組學中的大數據:連接自然衍生的進化創新與未來精準農業”,國際植物園協會秘書長黃宏文的報告主要講述我國植物園在植物引種馴化和遷地保育工作上的進展及意義。

  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研究員韓興國在主旨報告中,利用自己和團隊在內蒙古草原進行的長期野外實驗和觀測得到的數據,回答了多個生態學的關鍵問題。2012年,韓興國及其團隊從新疆到大興安嶺,行程1.5萬多公里,針對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甸等多種草地生態係統進行了大規模調查。

  “中國植物學家的研究,既有重實驗室研究、看起來極其抽象的,又有重實地觀測研究、很基礎但很重要的,基本都以學科前沿和中國問題為研究導向。”本屆植物學大會名譽主席洪德元認為,這既是中國植物學家擔當國家責任、解決中國問題的情懷,也體現了中國植物學家參與世界植物科學研究的能力和水準。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南昌軍事裝備展示中心即將向公眾開放
    南昌軍事裝備展示中心即將向公眾開放
    黃河壺口瀑布迎來伏汛
    黃河壺口瀑布迎來伏汛
    龍灘水電站開閘泄洪
    龍灘水電站開閘泄洪
    “科學”號探秘南海
    “科學”號探秘南海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39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