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國際觀察)埃爾多安斡旋卡塔爾斷交危機效果有限
新華社記者秦彥洋 楊元勇 施春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23日至24日先後訪問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爾三國,斡旋調停卡塔爾斷交危機。作為繼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之後的又一位高級別調停者,埃爾多安的海灣“穿梭外交”引發國際輿論關注。
分析人士指出,埃爾多安此行主要出於土耳其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平衡和經濟利益考量,但由於斷交國方面認為土耳其偏向卡塔爾,此次斡旋效果有限,卡塔爾斷交危機短期內仍難以化解。
並不中立的“和事佬”
長期以來,土耳其與卡塔爾保持着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兩國在諸如敘利亞、巴勒斯坦和穆斯林兄弟會問題等諸多中東問題上有一致看法並採取協調行動。土耳其在海灣地區的唯一一個軍事基地也位於卡塔爾。
斷交危機發生後,土耳其第一時間力挺卡塔爾,不僅發表聲明反對沙特等國的制裁和封鎖,緊急運送食品和生活物資給卡塔爾“雪中送炭”,更向卡塔爾的土軍事基地先後派出6批部隊,並計劃未來在那裏常駐5000名士兵。
土耳其的態度引起沙特等國不滿。沙特外交大臣朱拜爾7月5日明確&&,希望土耳其保持中立,不要介入斷交危機。前埃及駐卡塔爾大使穆罕穆德·穆尼西認為,土耳其是個“拉偏架”的調停人,不可能以中立態度進行斡旋,因此埃爾多安此行難有實質性成果。
伊斯坦布爾文化大學學者巴伊拉克塔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埃爾多安此訪首要目的在於維護土耳其在海灣地區的國家利益,在各方間進行外交平衡。
對土耳其而言,與卡塔爾的合作目前更多是政治和戰略上的,但其與沙特、阿聯酋的來往則關乎重大經濟利益。
近幾年,海灣石油富國在土耳其的貿易、能源和不動産投資迅速增長,對目前經濟增長乏力、與歐洲摩擦增加的土耳其愈發重要,甚至有媒體將海灣資本比作土耳其經濟的“救生圈”。
分析人士指出,埃爾多安此行與其説是斡旋之旅,不如説是在穩固對卡關係的基礎上,試圖打消沙特等國的疑慮,緩和與這些國家的關係。
斷交危機短期內難化解
卡塔爾斷交危機不斷發酵近2個月,有關各方均已沒有太多迴旋餘地。儘管科威特、美國、土耳其先後介入調停,但引發危機的諸多癥結依然存在,短期內難以全面化解。
首先,美國因素使危機複雜化。此次斷交危機原本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訪問沙特後催化引發的,特朗普對此也坦然承認。此後,美國政策出現轉變,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本月初,沙特、阿聯酋、巴林和埃及外交官員在開羅舉行會議,商討關於卡塔爾對這四國提出的13點要求的答覆。當時,特朗普打電話給埃及總統塞西,強調斷交危機有關各方應通過建設性協商解決問題。此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11日在卡塔爾斡旋期間強調,卡塔爾對化解斷交危機的立場是明確和理性的,他與卡塔爾領導人就化解斷交危機的討論是良好和具有建設性的,四國提出的13點要求不必再提。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在海灣煽風點火,導致海灣阿拉伯國家矛盾激化,令雙方均有求於美國,甘願向其交“保護費”。特朗普訪問沙特期間,與沙特簽訂的軍購合同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此後,美方又與卡塔爾簽訂了120億美元軍火銷售協議。但如果危機繼續升級,卡塔爾與沙特等國最終決裂並倒向伊朗,將是美國所不願看到的,因此美國的立場隨後出現反復。
其次,沙特等四國對形勢發展估計不足。四國原本希望聯手施壓,可以很快逼卡塔爾低頭。但隨着時間推移和形勢變化,得到越來越多支持的卡塔爾不僅沒有服軟,態度反而逐漸強硬起來,而四國則成騎虎難下之勢。
此外,卡塔爾經濟實力雄厚,抵禦制裁能力較強。卡塔爾液化天然氣出口量全球第一,主權財富基金高達3350億美元,還擁有436億美元外匯儲備。卡塔爾經濟專家阿卜杜拉·薩利赫説,卡塔爾即使停止一切生産活動,目前積蓄的經濟實力足以在制裁壓力下堅持10年。

-
圖解:2000萬北京人最真實的24小時
2017-07-25 16:45:08
-
厲害了!在這些領域,中國稱世界第一,無人&&不服
2017-07-25 10:06:58
-
漲知識 | 胡説八道是哪八道,六親不認是哪六親?
2017-07-25 10:06:58
-
執紀審查期間為什麼以同志相稱?
2017-07-25 10:06:58
-
九成高考狀元志願出爐,醫學專業無人問津
2017-07-25 10: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