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莫斯科7月18日電 通訊:讓廟會成為中俄文化交流的&&——記“地壇廟會全球行”莫斯科之旅
新華社記者王晨笛
“我要抓緊時間,還有好多展&都沒有看”,在莫斯科舉辦的中國地壇廟會上,俄羅斯婦女奧莉加幾乎在每個展&前都要待上十幾分鐘,不時向展&裏的手工藝師傅拋出一連串問題。
在草編工藝師傅張幫壽的展&前,一隻只用棕櫚葉編成的蟋蟀、螳螂、蟬、螞蚱引起奧莉加的注意。看見她感興趣的樣子,張幫壽拿起一片棕櫚葉,熟練地將其撕成小細條,一步一步向她展示編織步驟與手法,幾分鐘後,一朵草編鮮花便呈現在奧莉加眼前。看到師傅的精彩展示,奧莉加連聲讚嘆。
作為北京市東城區與莫斯科中央區在國際友好城區框架下系列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壇廟會全球行·2017莫斯科之旅”活動於15日在革命廣場開幕,為期4天。期間,包括書法、繪畫、剪紙、面人、雕漆、景泰藍、泥人張等40多種中國傳統文化代表項目以展&和表演的形式集體亮相,向當地民眾和游客展示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會場紅色旗子上,隨處可見印有中俄兩種文字的中國古代思想家的至理名言。本次廟會現場總指揮、北京東方妙匯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閆明昭認為,廟會不是普通的集市,而是一個文化交流&&,有助於促進兩國民眾對彼此文化的理解、借鑒,進而引起雙方在文化上的共鳴。
“北京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徐陽是本次廟會上最早“開張”的師傅之一。“中國剪紙講究意象,但俄羅斯民眾不懂,必須向他們解釋”。他拿出一張花瓶和柿子剪紙告訴記者,很多俄羅斯人喜歡這幅作品是因為美觀,但在中國文化中瓶子代表平安富貴,柿子代表事事如意,“我們會通過翻譯把這些吉祥寓意講給俄羅斯民眾,他們了解後會更喜歡這幅作品,更能産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
徐陽談到此前在法國和德國的經歷時説,傳統文化走出去也需要與當地文化交流融合。“德國人喜歡鷹,法國人喜歡雞,我了解這些之後,設計了相關題材作品,在當地大賣。接下來我需要進一步觀察,看看俄羅斯人喜歡什麼。”
在不遠處的龍鳳書畫展&,年輕藝術家範文昌學起了俄文字母,他讓俄羅斯游客把俄文單詞寫在一張紙上,不一會兒就完成了一幅龍鳳畫。
游客瑪麗娜告訴記者,當志願者告訴她龍鳳書畫中融入了龍鳳等創作元素時,她便立刻請中國師傅用自己兒子的名字創作了一幅作品。“我兒子尼基塔十分喜愛中國的龍,因為龍是吉祥、力量的象徵。”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而民相親的基礎是相互了解,”東城區區委宣傳部長周家雷告訴記者。他&&,地壇廟會是中俄兩國開展文化交流與互鑒的載體。活動期間,俄羅斯家長帶着孩子向中國傳統手工藝師傅學習技藝,中國師傅也在交流中加深了對俄羅斯文化的認識。
-
創新要堅持問題導向
2017-07-18 14:08:52
-
政府、企業和居民,智慧城市把這些組合成一個網絡
2017-07-18 14:08:52
-
死前一定要去看的10個中國大城市
2017-07-18 14:08:52
-
【攝影有獎徵集】看看內蒙古景色究竟有多美
2017-07-16 16:54:05
-
你怎麼看?90後或成“不買房一代”
2017-07-18 1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