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國家敘事到關注個體——揭秘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新展陳
2017-12-13 19:37:5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 題:從國家敘事到關注個體——揭秘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新展陳

  新華社記者王玨玢、楊紹功、邱冰清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13日正式推出新版史料展。與以往比較,新展陳融入了大量微觀史元素。這標誌著,我國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研究和展示,正逐漸由對宏觀史實的論證,拓展到對個體命運的關注。

  新展序廳內,1213張照片組成的幸存者照片墻令人震撼。前墻左右兩側,1113張已經離世的幸存者黑白照片對稱排列;與之相對,截至今年9月仍然在世的100名幸存者彩照懸挂在後墻。每一名幸存者離世,他的照片燈箱也隨之熄滅。這些從浩劫中走來、也逐漸回歸歷史的老人,從此將影像定格,永遠凝視著這段民族傷痛。

  “我們希望提到南京大屠殺,人們想起的不僅僅是一個30萬的數字。”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向記者介紹新展理念時説,搜集和展示1213張幸存者的照片,正是為了讓這段歷史更加真實可感。幸存者被銘記,不僅僅因為關聯著南京大屠殺這個標簽,我們要做的,是盡可能客觀、詳細地向公眾展示,作為普通人,他們的命運怎樣被戰爭改變,又怎樣走出陰影、過上新的生活。

  人文視角關注幸存者的背後,是各界多年來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持續深挖。2006年,南京市檔案館從公安部門接收了民國時期“首都警察廳”遺留的200多萬份戶籍資料。經過四年的整理、編錄、數字化處理,制成150萬張民國戶籍卡片,入選第四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産名錄”。

  今年開始,紀念館與南京市檔案館合作,將民國戶籍卡與館藏幸存者、遇難者資料一一比對,整理出上千張幸存者在上世紀40年代留下的戶籍照片,並最終遴選1113張,在新館展陳中展示。

  紀念館史料部負責人艾德林説,歷史不是冷冰冰的數字。時隔80年後,只有披露更多有血有肉、可觸可感的細節,才能抵禦時間侵蝕,讓一代代中國人感同身受體悟民族的苦難歷史。隨著史料不斷豐富、民間口述史採集的深入,越來越多學者意識到,我們不僅要回應、論證史實的有無,也要挖掘、展示戰爭對個體生命的影響,引導每一個普通人思考,一場民族浩劫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

  新的展陳中,滿是這樣從個體和微觀層面展示的歷史:18本金屬質地的“鐵書”,記錄下12000名大屠殺死難者名單,參觀者一一翻閱,倣佛在觸摸歷史。

  1萬多盒個人檔案構成巨大的檔案墻,除了收錄檔案館館藏資料,還搜集了來自幸存者和死難者遺屬的口述資料。

  展示戰爭前後各階段的史料陳述中,包括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出庭作證的伍長德、與右翼分子鬥爭的李秀英等在內的多名幸存者經歷,被仔細挖掘梳理,介紹給每一個參觀者。

  “屠殺時你看到了什麼?”“大屠殺持續了多久?”……對日訴訟獲終審勝利的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其口述史被錄制成3D影像,塵封的歷史再次被鮮活展開,每個來館參觀的人,都能直接與歷史見證者“對話”。

  “歷史既需要高屋建瓴的宏觀研究,也需要細微到個體,還原一個個時代背景下的真實個人。”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生説,戰爭帶給每個人的創傷、恐懼,都是一段細微而有溫度的歷史。記錄和展示這些,對于後人研究大屠殺,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

+1
【糾錯】 責任編輯: 尹世傑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韻動天鵝湖
韻動天鵝湖
戳穿日本右翼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五大謊言
戳穿日本右翼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五大謊言
河南鄭韓故城出土2400年前"豪車"
河南鄭韓故城出土2400年前"豪車"
黃河壺口瀑布現流淩封河景觀
黃河壺口瀑布現流淩封河景觀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66112210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