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躍“龍門”的正確姿勢,龍門村來告訴你
2017-12-08 17:13:0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太原12月8日電(記者王井懷 馬曉媛)萬裏黃河,九曲蜿蜒,至山西河津後出晉陜峽谷,水面陡然開闊,便到了“鯉魚跳龍門”的發源地--山西省河津市龍門村。去年,龍門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2.7萬元,躍過“龍門”過上了好日子。

  龍門村位于黃河岸邊,明清時曾是重要渡口,一度商賈雲集,繁榮興盛。然而,隨著現代交通的發展,龍門村的經濟實力開始下降。

  怎樣讓鄉親們致富?與山西眾多農村一樣,龍門村人看中了焦化、水泥等産業。幾十年來,龍門村把年産2.5萬噸的焦爐生産線提高到22萬噸,隨後又提高到60萬噸。難能可貴的是,龍門村村辦企業始終設定“閘門”,嚴格按照國家政策標準進行生産。

  這一時期,龍門村實現了從農業到工業的轉變,村民富裕起來,實現了第一次“躍龍門”。如今,村裏人人持股、年年分紅,1月按人口分紅,6月按股權分紅,9月聯戶分紅。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為龍門村發展指出了新方向。

  作為十九大代表,龍門村黨委書記原貴生認為,帶領鄉親們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是自己的義務和責任。

  “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讓村兩委成為宣傳十九大精神的基地,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原貴生説,這是村兩委對今後工作的規劃。

  鄉村振興從轉型開始。近年來,龍門村以“禹鑿龍門、魚躍龍門”為主題的黃河歷史文化作為抓手,努力實現由傳統産業向旅遊業邁進,進一步拓寬村民的增收渠道。

  鄉村振興,還需要文化力量。今年,龍門村主辦了一場面向全球的楹聯徵集大賽,吸引了國內20多個省份的楹聯愛好者和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的華人華僑參加。

  鄉村振興,更離不開優美的鄉村環境。近日,龍門村兩委決定提高村辦企業環保設施投入,從今年的5000萬元提高到明年的1億元以上,讓村民享受更美好的生態環境。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龍門村正在迎頭趕上!

  村裏補貼後每戶只需拿出4至7萬元就能搬進樓房;從幼兒園到初中全部免費教育;村民的住院醫療費用在國家報銷基礎上,剩下部分由村集體報銷,實現看病不花錢;村裏為村民上繳養老保險金,60歲以上老年人每月可領取補助……

  現在,全村70歲以上老人有500多位,80歲以上老人58位,還有一名百歲老人。“日子可好了,每年還能出去旅旅遊,北京、上海、桂林,都去過了!”71歲的侯清葉面色紅潤,身體硬朗,笑起來隔很遠都能聽見。

  振興鄉村,要在風貌塑造上留住鄉村的“形”,要在文化傳承上留住鄉村的“魂”,要在宜居宜業上留住鄉村的“人”。龍門村還在不斷前進。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金光穿洞”
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金光穿洞”
北京“東四南歷史街區保護更新公眾參與項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北京“東四南歷史街區保護更新公眾參與項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浚縣古城展新姿
浚縣古城展新姿
冬韻西湖
冬韻西湖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208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