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精英留學到大眾留學:新時代留學面面觀
2017-11-15 10:16:10 來源: 半月談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編者按: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孩子出國留學,從中小學生到博士生,從學生到職場人士,留學大軍不斷壯大。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4.45萬人,較2012年增長14.49萬人,增幅達36.26%。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目前我國已進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階段,人才在保持和提升國家競爭優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國留學,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學成歸國。新形勢下,留學也呈現出新態勢。

  幾名來自中國的國際學生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上

  新“留洋”故事——留學新觀察之一

  出國留學,要面對的不僅僅是非母語的學業考核,更要面對陌生的環境、人群、文化。與我們眼中的以往留學生活相比,新一代留學生們有著自己的酸甜苦辣。多名身份不同、目的各異的留學生,向半月談記者講述了他們的新“留洋”故事。

  捷徑?是另一種方式的選擇

  剛剛從英國留學歸來的夏天本科就讀于北京一所重點大學,大三時她決定出國讀研。和所有“出國黨”一樣,從決定出國到拿到offer的400多天裏,夏天經歷了申請、考試、各種文書準備、專業選擇、多次被拒、擇校等各個環節。

  “那段時間,沒日沒夜泡圖書館,都內分泌失調了,大把掉頭髮。”夏天説,她的目標很明確,決定去英國的時候就直接鎖定了前五的學校,如果申請不到就繼續在國內讀研。

  “其實當時也有過動搖,留學真的不是捷徑,而是苦途。在得知自己有保研資格後,經過權衡還是決定繼續前行。”夏天説,想感受世界一流名校的學術氛圍,也想借出國提升一下自己能力,開闊眼界。

  夏天的路徑,是我們印象中最順遂正統的一種留學。社會的發展,讓留學路徑更加百花齊放。

  “在很多人眼中,我就是那一類高考失利才選擇出國的人,而且上了一個國外二流學校。”正在澳大利亞讀大學的王君説,其實自己不過是把留學當成高考外的另一條通往別處的橋罷了。

  2015年高考失利的王君沒有選擇復讀,“與其同樣的事情再經歷一次,還不如選擇另外一條路走”。在同學看來,王君走了一條“捷徑”,但這條路也並不輕松。“申請國外大學的那段時間,像又經歷了一場‘高考’。”王君説。

  “如果出國是為了逃避高考,或者是跟風,還是趁早放棄此念頭。”王君説,大部分出國的學生並不像大家想的那麼風光,很多改變會讓你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思考,要能hold得住寂寞,更需要有一定的心理調試能力。

  與出國讀大學不同,由于有家人的協助和支援,高中生小彭的感受更多的是新奇與憧憬。

  今年16歲的小彭,初中畢業前三四個月就開始準備出國上高中。當他的同學們都在忙碌準備復習迎接中考的時候,他和家人則忙碌于挑選留學中介機構、選擇去哪個國家、準備資料去公證、遞交申請、辦理簽證等。

  2016年,他到了加拿大。計劃在加拿大讀完高中和大學的他,希望自己能夠通過上加拿大的高中,申請到一所商科好一點的大學。在小彭所就讀的加拿大高中裏,像他這樣的中國留學生大約有四五十人,一年下來的學費和生活費需要幾十萬元人民幣,其中大部分人的父母都經商。小彭説,不好好學習、亂花父母錢的學生是有的,但那是少數。

  跳出舒適區自尋苦途的“高齡”留學生黃茜算是個另類。供職于華南地區一家大型主流媒體的她在工作8年後,獲得全額獎學金,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攻讀教育學碩士。

  “出國是因為我感到自己真的需要充電了。”黃茜説。自從參加工作,一直都在做教育新聞報道,工作8年間她幾乎跑遍了廣州的大學、中學和小學。年復一年,黃茜發現自己採訪、寫稿越來越熟練,卻也越來越疲憊。

  求學的一年,在與來自世界各地同學們的交流中,黃茜看到了“更大的圖畫”,在全世界教育發展的全景中重新認識了中國教育的地位、成績和不足,她覺得“累,但也充實”。

  山東孚澤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汪靜峰説,近幾年,出國留學日趨大眾化。在本世紀初,送孩子出國留學還是一種少數家庭才能考慮的“奢侈品”,如今,更多的普通家庭把孩子送到國外接受教育。

  《2017中國留學白皮書》顯示,計劃留學人群主要集中在就讀本科及以上階段,佔比達70%。其中,正在就讀本科的人群佔52%,就讀本科以上階段佔5%,已畢業人群佔13%。

  混日子?其實不少是“懸梁刺股”

  大部分人出國的初衷是為了讓自己看得更多,以後能走得更遠。“留學兩年半,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圖書館。”夏天説,英國的碩士大多是一年制,很多人會質疑一年的碩士到底能學什麼,其實就是將國內的兩年的課程壓縮成一年,“我身邊都是整宿整宿熬夜寫作業的同學,即使很辛苦,可能也換不來一個優秀。”

  對此,正在英國讀博的心妍表示讚同:“若想在名校順利畢業,對于自主學習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要求很高。除了聖誕假期和春假會出去玩,大部分時間都是泡在圖書館。考試的前一個月,每天休息不會超過6小時,考前一周更是24小時泡在圖書館。”

  “如果有同學告訴你學習不重要或者及格就行,請一定不要相信他。學習非常重要,分數也要盡可能高。”心妍説,本來自費讀書花費就不低了,國外的課程重修費真的很貴。

  據悉,2016年出國留學人員中,自費留學共49.82萬人,佔出國留學總人數的91.49%。2012年以來,自費留學的比重持續保持在92%左右,我國已初步形成公派留學為主導,自費留學為主體的留學工作格局。

  今年5月從美國南加州大學畢業的袁夢焰,國內本科畢業後出國,剛到美國時覺得非常孤獨。“我當時住在學校旁邊的公寓裏,四個人一套,一個房間住兩個學生。對于大部分人來説,生活圈子會很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很遠。”袁夢焰説,在這個地方很累,很孤獨,課業壓力很大,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自己呆著,不像在國內有很多朋友,但艱苦的學習生活也能讓自己迅速成長成熟。

  專家認為,對于個性突出,在國內有良好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學生,出國留學有可能讓他們更優秀;而一些在國內就沒有良好習慣,甚至好吃懶做、好逸惡勞者不可能因為到了國外,就馬上變一個人,收獲成功。

  看世界?也是另一種經歷

  調查顯示,決定留學人群出國留學的因素主要來自于內在自我提升的驅動:拓展國際視野與豐富人生經歷是出國留學最主要的目的。此外,對于國外名校或文化的向往,也是驅動留學人群的因素之一。“世界並不在你的地圖和筆記裏,而是在你的腳下,留學期間,趁著閒暇去了很多地方。包括英國本土、歐洲大陸,也曾去美國實習了兩個月。除了欣賞美景,更是一個體驗不同文化的機會。”夏天説,她已經換了兩本護照了。

  “留學有一個詩意的名稱,叫遊學,每到一處,我都會先看當地的國家博物館,感受他們的歷史文化。”王君説,留學是一種既能讀萬卷書,又可以行萬裏路的方式。

  鄭女士在某中央級媒體工作了10多年,申請自費到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媒介管理碩士專業學習充電。這個專業的大多數學生都有媒體工作經歷,有巴西的名記者、非洲的名主持人、中國央視的紀錄片制作人等,大家對于留學有著更清晰的目標和認識,小組作業常常讓英國老師眼前一亮。“這一年的收獲非常大,是在工作中得不到的。”她説。

  但想家,貫穿了很多人的留學時光。

  每逢佳節倍思親,只有身在異國他鄉才能真正體會這句詩的意義。“基本上每周都會跟家人視頻聊天,平常日子倒也沒什麼,但是在跟團圓有關的節日裏視頻,就不一樣了。”王君説,大家會假裝收拾擺弄手邊的東西,就是不看鏡頭,就怕看一眼鏡頭那邊的家人,眼淚會忍不住流出來。

  “每到一個地方,每看到一處風景,腦海裏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都不是‘哇噻太美了’,而是‘什麼時候我能帶爸媽也到這看一看’。”袁夢焰説。

  “想家,也想國。”在國外,夏天最愛吃的是中國菜,最想聽到的是鄉音。“有時候走在路上經常會有陌生人用‘你好’跟我打招呼。”夏天説,“我想,這就是國家強大的一種表現吧!”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楊進説,過去3年,每年到教育處開具《留學回國人員證明》的人員總數呈逐年遞增趨勢。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中國越來越開放的大環境下,思鄉的情感、文化因素和國內越來越好的經濟前景和發展環境,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人員選擇回國發展。據統計,2016年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43.25萬人,較2012年增長15.96萬人,增幅為58.48%。

   1 2 3 下一頁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官廳水庫天鵝舞
官廳水庫天鵝舞
小學生課間做戲曲廣播操
小學生課間做戲曲廣播操
水庫防護林美景如畫
水庫防護林美景如畫
營救擱淺座頭鯨
營救擱淺座頭鯨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1959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