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網絡賬號注冊容易注銷難 面臨個人隱私泄露風險
2017-11-10 08:22:50 來源: 工人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網絡賬號注冊容易注銷難困擾消費者

  近日,某互聯網企業更新的服務協議或隱私政策中悄然增加了賬號可以注銷的新功能,不少用戶認為“這簡直是剛需”。《工人日報》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目前手機軟件、社交媒體、購物平臺等網絡賬號中鮮有提供注銷賬號的服務。這意味著,一旦注冊賬號,即使不再使用,其個人資訊、購買記錄、好友通訊錄等都將永久存在于係統中。

  北京莫先生向記者反映稱,因注冊一些賬號時使用的郵箱經常收到垃圾廣告,近期想注銷幾個不常用的賬號,可門戶網站客服告訴他“賬號是不能注銷的”。莫先生説,最初注冊郵箱時不曾注意是否有永久不注銷的同意條款,但此時不能注銷感覺被剝奪了“説分手”的權利。“注冊時只需填個手機驗證碼,注銷時咋就這麼難?”莫先生很不解。

  不少消費者都反映有過類似的經歷:很多社交賬號都不能輕易注銷,若棄之不用,一旦賬號被盜,就面臨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對此,中消協專家委員會專家、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邱寶昌指出,網絡賬號注冊容易注銷難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同時,不可注銷等同于用戶在互聯網上的“痕跡”無法被消除,由此也就增加了用戶隱私和個人資訊被泄露的風險,從而也侵害了消費者的個人資訊權和隱私權。

  究其原因,邱寶昌分析,網絡平臺需要找資本對企業進行投資,而用戶儲備是否巨大,是資方關注的重要指標。同樣,廣告商也看中該指標,用戶數越多就意味著網站身價越高,吸引廣告的效果越好,所以網絡平臺在利益驅動下要保證用戶數只能增不能減。

  網絡平臺對用戶的網絡賬號只提供注冊但不提供注銷,等于私自截留了用戶權利,是對用戶處分權的否定。《電信與互聯網用戶個人資訊保護規定》明確規定: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資訊服務提供者在用戶終止使用電信服務或者互聯網資訊服務後,應當停止對用戶個人資訊的收集和使用,並為用戶提供注銷號碼或者賬號的服務。

  對此,中國法學會消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認為,保障用戶的注銷賬號權利,並非互聯網産品和服務平臺的自選項,而是國家規定的統一要求,因而所有平臺都應遵照執行。因此,監管部門要對網絡平臺加強監管,對于不顧用戶正當權益的運營者,要進行事後懲戒。 (記者 甘皙)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英高官因“密會”以色列官員辭職
英高官因“密會”以色列官員辭職
河南溫縣:懷菊黃 採摘忙
河南溫縣:懷菊黃 採摘忙
浙江上虞出現平流霧景觀
浙江上虞出現平流霧景觀
一根竹子“編”出一個産業
一根竹子“編”出一個産業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193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