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1版

個人徵信報告豈能現侮辱字眼?

2021-05-26 12:44:22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1版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劉晶瑤

  日前,江蘇南通市民房女士在查詢個人徵信報告時發現,其職業資訊“工作單位”一欄中竟然出現了侮辱性字眼。事件起因是,房女士與晉商消費金融公司有貸款糾紛,該公司為催繳貸款,變相施壓,在上傳徵信資訊時,擅自填寫詆毀性內容。被曝光後,該資訊已被刪除。

  明顯侮辱人格的資訊,堂而皇之登上個人徵信,長達數年之久,究竟是誰負責審核?哪些環節存在疏漏?是否存在利益勾兌?房女士的遭遇,是否個案?涉事金融公司為了催貸,還有哪些抹黑他人的違規操作?

  侮辱性字眼出現在個人徵信,追責問責不能“一刪了事”,應深挖低級錯誤背後的根源,給公眾一個明明白白的解釋。

  個人信用報告,記錄著個人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辦理房貸、車貸、信用卡審批,還有一些公司任職資格審查、員工錄用,都依賴這份本該真實嚴謹的報告。如果數據填報失真,不僅會成為當事人信用生活的“污點”,嚴重幹擾其正常生活,也將損害徵信制度本身的公信力。

  應該看到,自2006年正式上線以來,個人徵信係統為推動我國社會信用體係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截至2020年12月底,徵信係統共收錄11億自然人、6092.3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而個人徵信,事關每個人切身利益。有關方面應以此事為契機,反思當前個人徵信數據填報傳送機制,及時查漏補缺,加強內容審核工作,讓個人經濟活動“有據可依”,讓徵信報告每一個字“有據可查”。

責任編輯: 李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