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5版

廈馬19年,馬拉松給這座城市帶來了什麼?

2021-04-12 10:29:03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5版

  新華社廈門4月10日電(記者顏之宏、趙雪彤、付敏)受疫情影響推遲三個月後,2021廈門馬拉松10日鳴槍開跑。來自五湖四海的12000名選手從起點出發,在被譽為“全國最美馬拉松”的賽道上參加全程馬拉松。

  在國內的跑馬圈裏,廈馬是不少跑友心中“一生必跑一次的馬拉松”。自2017年起,廈馬升級為全馬賽事,由于報名太過火爆導致中簽率持續走低,“抽中廈馬”也成為一眾跑友“炫耀的資本”。行近弱冠之年,我們不禁要問:連年爆火的廈馬究竟給廈門這座城市帶來了什麼?

年輕,卻不輸氣場

  2002年12月初,廈門本地媒體收到了一封熱心網友的郵件,信中表達了該網友在廈門島沿海的環島路開辦馬拉松的殷切期盼。隨後在次年的3月30日,首屆廈馬在環島路鳴槍開跑。

  不到四個月的籌備時間,在當時常住人口不足250萬的廈門,一場轟轟烈烈的城市馬拉松賽事橫空出世。當時的人們也許怎麼也想不到,18年後的今天,廈馬已經躋身世界最頂尖馬拉松賽事的行列——2021年2月,廈馬獲得世界田聯“精英白金標賽事”的認證。

  “沒想到,沒想到,真的沒想到。”在4月10日的廈馬賽道上,已經第19次參加廈馬的顧克清連著用三個“沒想到”來總結自己的廈馬奇妙之旅。

  北京馬拉松、大連馬拉松、杭州馬拉松……和這些動輒超過30年辦賽歷史的馬拉松相比,廈門馬拉松年輕,卻不輸創新的氣場——2005年,首屆中國國際馬拉松高峰論壇在廈門舉辦;2016年,為了更好服務跑者,廈馬在國內首次以快遞形式寄遞參賽物資;2018年,廈馬在國內馬拉松賽事中率先啟用“分區分槍起跑”模式,再一次提升運動員的參賽體驗。

  2003年至今,廈馬已不間斷舉辦了19屆賽事,年年都辦,從未缺席,在不少全球頂尖賽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停辦的背景下,這一紀錄的延續,更加難能可貴。

好看,且經濟高效

  2015年前後,全國各地掀起了馬拉松舉辦的熱潮,從城市到鄉村,各種概念的馬拉松讓人目不暇接。也不知從何時起,“馬拉松經濟”成為了一些地方辦賽的重要推手。

  政府辦賽,首要面臨的就是資金問題。在2003年舉辦的首屆廈門馬拉松賽事前,廈門市有關領導就提出了“不花財政一分錢辦賽”的目標,賽事需要的所有經費全部由市場化運作模式從社會取得。那一年,有27家企業表達了讚助意向,最後賽事組委會共募得辦賽資金1300萬元。

  辦賽做到“收支平衡”,廈門人的志向遠不止于此。作為全國最著名的旅遊城市之一,廈馬帶動的不僅是跑者報名和交通食宿的經濟效益,還有“跑馬親友團”的旅遊收入。“跑友們來跑廈馬有不少都是拖家帶口來參加的,一方面是完賽打卡,另一方面也是借這個機會帶家人在廈門旅遊。”廈門馬拉松賽事運營方、廈門文廣體育有限公司董事長郭韋宏表示,廈門和廈馬,兩者之間相互作用,有的人是來了廈門知道有廈馬,讓他有機會再來一趟廈門跑廈馬;有的人是跑了廈馬發現廈門的美,也就有了再來廈門觀光遊覽的興致。

  第三方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2020年,廈馬的直接經濟效益已達到2.577億元,此外,廈馬還帶動經濟效益3.953億元,綜合經濟效益達到了6.530億元。

  除了直接帶來的經濟效益,廈馬所帶來的“口碑價值”在業內也是有目共睹。郭韋宏告訴記者,在廈馬的示范效應下,他們還承接了紹興馬拉松、長春馬拉松等國內賽事的運營服務,“廈馬經驗”在全國各地復制推廣。

進取,與健康同行

  2020年12月31日,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一紙來自廈馬組委會的2021年賽事延期公告讓中簽跑友心頭一緊——連著舉辦18年的廈馬就這麼中斷了?

  當然不是。

  為了彌補跑友心中的缺憾,組委會幾乎在發布延賽公告的同時,廈馬線上跑通道開啟。只要能夠順利完賽,就能夠獲得由廈馬組委會頒發的線下同款獎牌和紀念品。

  在七天時間裏,全國范圍內超26萬人報名參加了這屆意義非凡的“線上廈馬”,並有近19萬人順利完賽。

  對廈門市民而言,廈馬更像是一個時代裏進取心的象徵。“在閩南,有句老話叫‘愛拼才會贏’,這也是廈馬精神的一個時代縮影。”廈門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阮敦梁説,從提出舉辦廈馬到首屆廈馬開賽,廈門人只用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在巨大成功的背後,是廈門人創新、拼搏、進取、永不止步的進取精神在推動。

  不難發現,廈馬不僅帶來了銳意進取的“廈馬精神”,也在廈門的全民健身事業上發揮著示范作用。

  數據統計顯示,近年來,廈門全市每年組織開展大型體育賽事30多項,小型各類群眾體育賽事活動800多場次,年參與人數近100萬人次,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42%,市民體質合格達標率超過九成。

責任編輯: 馮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