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軍事首頁 要聞 觀點 中國軍情 環球軍情 外媒 視頻 圖片 排行 專訪 專題 名家 趣聞 軍史 軍刊 軍醫
董興喜:我的雷鋒文化收藏(高清)
 
2015年11月23日 11:03:55 | 責任編輯: 李朋芳 | 來源: 新華網   

撰文:董興喜

多種版本的《雷鋒的故事》《雷鋒日記》等圖書封面由董興喜提供。

    雷鋒,普通一兵,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許許多多不平凡的事跡來。他的一生只有22個年華,但他身上所煥發出來的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思想境界和奉獻精神,卻永照千秋。

    雷鋒,平凡的戰士,能夠獲得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題字和講話,並號召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向他學習,這在共和國的歷史上,都是奇蹟。

    雷鋒,平凡偉大的一生,獲得了全國全軍、社團各組織、各新聞、出版等單位的高度關注,出版發行了數以萬計的宣傳出版物品、紀念品、影視音像作品和藝術品等,形成了獨特的雷鋒文化現象。

    1989年,黨中央再一次在全國全軍掀起學雷鋒高潮,受我廠投拍的紀錄影片《雷鋒是誰》的啟示,我從收集雷鋒戰友、雷鋒班班長的簽名實寄封開始,到收集所有與雷鋒有關的各種宣傳品、紀念品,從零星分散單一的積攢,到集中系統、全方位的收藏,這樣一件又一件、一年又一年的日積月累,積少成多,至今已初具規模,形成系列,共計約有1萬餘件(份)。

    我認為收藏雷鋒,不僅僅是收藏雷鋒個人,而是收藏曆史,收藏一個時期的精神文明建設史。

    我的雷鋒專題收藏,由三大部分組成:

    一、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全國全軍各單位出版發行的各類宣傳品、作品、藝術品。具體有:圖書、報紙、雜誌、畫報、畫冊、幻燈片、唱片、錄音錄像帶、光盤、連環畫、挂圖、照片、掛曆、書簽、門券、火花、剪紙、像章、紀念章、獎章、宣傳畫、電影海報、電話卡、撲克和各種日用品、挂件、擺件藝術品等;

    二、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的各種郵票、紀念封、郵資信封、郵資明信片、普通信封、明信片;雷鋒生前的同學、老師、同事、戰友、領導等簽名實寄封,以及雷鋒工作過的單位公函封;雷鋒班命名以來的21任班長的簽名封,全國全軍六十年代以來,學雷鋒的先進單位公函封和先進個人簽名封;

    三、雷鋒生前的部分領導、戰友、同事、同學、老師以及全國、全軍學雷鋒先進個人書寫的書法墨寶和繪畫作品。

    “雷鋒”的藏品,其直觀性、時代性、藝術性都很強,可謂琳瑯滿目,豐富多彩,其中有不少為珍品,如:在雷鋒生前的1959年11月10日和12月5日,雷鋒生前工作過的遼陽弓長嶺礦報《弓長嶺報》,報道了雷鋒搶救停在工地旁火車上水泥的故事和雷鋒投稿決心參軍的《我決心應召》的文章;第一次報道雷鋒的1960年11月26日瀋陽軍區《前進報》,用了兩個整版的文字和圖片篇幅,頌揚雷鋒的事跡;1961年瀋陽醫學院4名同學寫給雷鋒的舊信封(雷鋒遺物);1961年8月,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出版發行下發連隊要求向雷鋒學習的戰士叢書《苦孩子 好戰士》;1961年2月刊和1962年6月刊,兩度宣傳報道雷鋒事跡的《解放軍畫報》; 1963年3月2日《中國青年》雜誌社出版的5—6期合刊“學雷鋒專輯”等、各種版本的《雷鋒的故事》《雷鋒日記》等大量的宣傳紀念品,是我們在開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難得的實物史料。

    多彩的封面,不朽的精神

    雷鋒在有限的生命中為無限的革命事業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弘揚雷鋒精神,傳承雷鋒文化,新華軍網編輯在這裡向廣大網友、讀者推出多種版本的《雷鋒故事》《雷鋒日記》書籍,供大家欣賞品味。

   1 2 3 4 5 6 7 8 9 10    >>|

                支持鍵盤翻頁  ←左 右→  
分享到:
【糾錯】   
 更多圖片
解放軍特戰訓練環境幾近殘酷
解放軍特戰訓練環境幾近殘酷
抗戰閱兵最具震懾力的4款導彈
抗戰閱兵最具震懾力的4款導彈
圖説“95後”新兵
圖説“95後”新兵
丹麥女機槍手很彪悍
丹麥女機槍手很彪悍
探秘中國最大的飛機“醫院”
探秘中國最大的飛機“醫院”
美俄係主力戰機作戰訓練照
美俄係主力戰機作戰訓練照
探訪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
探訪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
軍警月餅“特供”特種兵
軍警月餅“特供”特種兵
武警神犬奇兵:叼飯盆排隊
武警神犬奇兵:叼飯盆排隊
狗狗從軍記
狗狗從軍記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4128457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