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閱讀

帖文推薦

網搜聚合

更多關于的相關閱讀

服務聚合

登錄入口:
新華網首頁
 
  ·致敬,為這些“兩會”代表的“執著”! ·“我要用僅有的兩根手指為農民工代言” ·4日人大代表熱搜榜:宗慶後升至第一 ·中國鐵道部部長:支援大部制改革 ·"名山被上市""寺廟被承包""僧尼被假冒"--政協委員諫言整治廟觀亂象 ·要整合從田頭到餐桌的監管職責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代表提出議案截止時間為3月11日12時 ·全國政協委員積極評價上屆政協工作 ·鐘南山:調查初步結論認為霧霾會導致肺癌 ·委員熱議“賣房徵20%所得稅” 加緊建設保障房
人民日報刊文:好的政治沒有捷徑
2013年03月04日 07:43:0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 】【列印
【糾錯】

    協商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討論帶來理解,交流産生交融,協商推進共識

    如果説兩會是觀察中國政治運作的窗口,那麼“民主”無疑是這個窗口內最引人注目的風景。

    代表委員齊聚一堂,議國是、定國策,可以有“尖銳的批評”,也可以有“激烈的爭論”,因為大家的目的,都是在交流互動中達成共識,為國家的發展獻計獻策。正是在這種“議”甚至是“吵”中,我們看到民主的意義和價值。

    實際上,民主又豈止在兩會?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後,有外國記者去災區採訪,看到板房中的受災群眾,用“壩壩會”、“板房夜話”的形式,討論重建的問題,不由感嘆中國的民主形式之豐富、民主實踐之深入。

    “民主是個好東西”,但抵達彼岸的道路並非一途。這些年來,身邊的點滴詮釋著政治文明的不斷演進,億萬中國人深刻領會了什麼叫“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也清醒認識到實現民主必須“走適合自己的路”。小到村民的議事會,大到莊嚴的全國兩會,民主既是“宏大敘事”,也能“具體而微”。而貫穿其中的,正是建立在溝通、交流之上的有效協商,這是中國式民主的精髓所在。正因此,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推進這一民主形式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十一屆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3日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式上強調,要豐富協商形式,完善協商制度,拓寬社會各界有序政治參與的渠道和平臺。

    從“兩會時間”裏頗受關注的議案提案看,在利益多元、訴求多樣的轉型時代,要在每個具體措施上達成共識,確有難度。你可以提“工薪階層免征個稅”,我也可以堅持“依法納稅是公民義務”……意見有不同,認識有差距,利益有紛爭,如何做才能以較小的代價,達到寶貴的一致?

    在觀點競爭中如何增進社會團結,是現代政治令人頭痛的難題。近年來,協商民主之所以成為西方學術界的一個熱門領域,既是基于他們對自身民主體係積弊的反思,也是因為更多人看到了協商之于民主的獨特價值。正如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所言,協商民主既關注決策的結果、又關注決策的過程,既關注多數人的意見、又關注少數人的意見,拓寬了民主的深度和廣度。

    鼓勵參與、尊重對話、重視討論、提倡博弈、講求妥協,協商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浙江溫嶺鄉村的民主懇談會,被稱為從泥土裏生長出來的“民主載體”,它通過制度化的協商,巧妙落實基層民主,讓民主成為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數據顯示,近10年來,僅中共中央、國務院及委託有關部門召開的民主協商會、座談會、情況通報會就有近200次。無論“江湖之遠”還是“廟堂之高”,廣泛的交流、對話,帶來有序的政治參與,努力保證政策得以集眾志,決定得以重民意,意見得以被傾聽,中國的民主政治由此不斷前行,成為我們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依傍。

    好的政治沒有捷徑,不可能抄近道、玩速成、畢其功于一役。標簽化的站隊罵架、非黑即白的極端思維、對待問題的秒殺心態,不可能抵達民主殿堂。討論帶來理解,交流産生交融,協商推進共識,才是涵養民主土壤的最好手段。當人民網的兩會熱點調查引來125萬網友參與,當奶粉限購、房産調控成為各抒己見的爭議話題,我們尤其需要看到中國民主建設的復雜性和長期性。説到底,民主不僅是一種政治形式,更是在每一種利益的協調、每一個問題的解決中,慢慢培育出的政治價值。

    以科學的頂層設計、豐富的基層實踐、可操作的規范路徑,用好協商這把激發民主潛能的鑰匙。這是公眾對兩會的期盼,更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選擇。(李浩燃)

    

( 編輯: 王夢捷 黃銳 )
   
01002044001000000000000001110640114870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