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校一策”激活鄉村教育新動能
“白沙鎮的抗戰文化、統戰文化、黨史文化底蘊深厚,今天讓我們走進卞小吾的故居去看一看。”重慶市江津區石壩街小學何芳芳老師站在教室前,眼神中滿是期待地對學生們説道。
她帶着學生們走進佈滿了歲月痕跡的卞小吾故居。“1904年,卞小吾冒險攜帶大量革命書籍回到重慶,創辦了《重慶日報》,後來他被秘密逮捕並囚禁在監獄中,還寫出《救危血》等文章,號召民眾反抗侵略和壓迫。1908年6月13日卞小吾在獄中被暗殺。”教師的講解聲回蕩在卞小吾故居,也重重地落在石小學子的心上。“老師,卞小吾爺爺太勇敢了,他是英雄”“他為了革命犧牲了自己,他真了不起”“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珍惜”“對!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將來建設更加強大的祖國”……孩子們認真地討論起來。
在白沙,夏公館、中醫藥博覽館、中師陳列館等都留下了石小學子好學的身影,認真傾聽的臉龐和刷刷記錄的小手,愛國的種子在幼小的心靈生根發芽,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也在生長。
就這樣,“地方文化研學課程”在石壩街小學深深扎根,學生們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學習的熱情與日俱增。“在‘一校一策’的指引下,我們學校積極探索‘地方文化研學課程’建設,專家定期到校為教師們進行專業培訓,借助‘互聯網+’培訓,專業素養不斷提升。”江津區石壩街小學黨支部書記楊南波介紹。
石壩街小學的做法,是江津區“一校一策”推動鄉村教育發展的一個寫照。
江津區教師進修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蔡增灝介紹:“我們積極應對鄉村教育挑戰,以國家課程方案為引領,創新構建‘一校一策’體系。縱向打造四級教研網絡,橫向設立片區及城鄉教研共同體,實現資源共享。尊重差異分類指導,多方協同推進,全面提升鄉村教育質量。”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耕‘一校一策’,深度挖掘鄉村學校的特色與潛力,進一步完善課程規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精準培訓、跟崗學習等方式,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為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加大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投入與應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鄉村學生。”江津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曾祥敏説。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