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致害頻發,咋回事?怎麼辦?-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4

11/01

13:19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 焦點

野豬致害頻發,咋回事?怎麼辦?

2024-11-01 13:19:4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4版 焦點

  新華社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胡璐)10月27日,一頭野豬侵入南京南站至紫金山東站間的高鐵聯絡線引發事故。同一天,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一小區,一頭受傷野豬闖入居民臥室。此前幾天,在杭州建德市的街頭,一頭野豬闖入了路邊的一間店舖……

  近期,野豬致害頻頻登上熱搜,引起公眾關注。實際上,這幾年野豬下山不是稀奇事,不僅在農村,連城市裏偶遇野豬的情況似乎也越來越頻繁。

  據有關方面統計,野豬在我國28個省份有分佈,數量達到200萬頭,其中野豬致害省份達26個。考慮到野豬已不存在生存威脅,國家林草局在2023年公布調整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裏,將野豬調出了目錄。

  “隨着生態環境向好,野豬等野生動物種群數量越來越多。”北京林業大學教授謝屹説,由於繁殖力強、適應性強,野豬種群增速快於豺、狼、虎、豹等天敵繁衍速度,活動範圍逐步擴大。此外,通常春秋兩季野豬更喜歡下山覓食,這也是近期野豬“露面”更多的重要原因。

  那麼,野豬致害怎麼辦?

  “野豬致害防控,要從野豬分佈區內、外兩個方面協同發力。”謝屹&&。他認為,一方面,要評估野豬分佈區棲息地的承載力,對於超出環境承載力的,要組織通過種群調控、完善食物鏈、優化棲息地等綜合途徑合理控制種群規模;另一方面,對野豬擴散出棲息地進入人們生産生活區域、威脅生命財産安全的情況,當地應當通過建設物理屏障、實施監測和預警提示等措施進行主動預防,並在事件發生時採取果斷措施予以處置。

  國家林草局等多部門於今年1月聯合印發《野豬等陸生野生動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從監測預警、預防控制、補償救助、宣傳引導等方面提出系列工作措施。

  目前多地已在積極探索開展野豬致害防控策略,如陜西省統籌建設脈衝電圍欄、阻隔柵欄、植被隔離帶等隔離防護設施以及配置紅外感應、影像監測聯動音響預警設備;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招募“賞金獵人”來獵捕西吉縣域內一定數量的成年(40公斤以上)野豬,並進行無害化處理等。

  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槍獵是目前針對野豬最為有效的獵捕手段,但需要執行嚴格的管理措施,對此國家林草局正與有關部門探討合作獵捕機制,保障專業獵捕工作順利開展,還將積極借鑒國外獵捕經驗,拓展籠捕、網捕、圍欄誘捕等多元化獵捕手段。

  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金崑説,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下,採取措施造成野生動物損害的,依法不承擔法律責任。但他同時建議,如果正面遇到野豬,大家首選的方式仍然是盡量躲避,由專業人士來處理。

  另外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是,野豬“闖禍”的損失怎麼分擔?

  除了科學調控野豬種群數量、加強監測預警,加大野生動物致害補償力度也是保障老百姓利益的重要舉措。

  金崑説,雖然野豬已調出“三有”名錄,但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採取預防、控制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其他致害嚴重的陸生野生動物造成危害的措施以及實行補償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予以補助。其造成的損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在經費上具備條件的,應當給受損群眾適當補償。

  一些地區通過加強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努力維護受損群眾的利益。如浙江省實現全省野豬致害保險全覆蓋,確保受損群眾及時得到應有的補償等。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野豬,野生動物,致害,措施,獵捕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