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小鎮”成為世界級天文觀測基地-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4

10/28

10:40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3版 科技

“被遺忘的小鎮”成為世界級天文觀測基地

青海冷湖何以重獲新生

2024-10-28 10:40:0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3版 科技

  這是四月二十日在冷湖鎮賽什騰山拍攝的南京大學實施的時域天文&TIDO項目。新華社記者張龍攝

  青海省茫崖市冷湖鎮,位於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西北邊緣。這裡曾經是全國著名的四大油田之一,最多時有十萬人聚集於此。後來這裡因資源枯竭而衰落,仿佛被世人遺忘。

  尋求轉型發展,一批地方幹部和科學家不斷挖掘出冷湖獨特的資源潛力,打破“資源詛咒”後的冷湖迎來新生。如今,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正酣,文旅融合項目、冷湖科幻徵文等先後落地,蝶變後的冷湖重新回到大眾視野中,承載着我國天文學家的夢想。

問路:西部石油小鎮何以重獲新生

  20世紀50年代,我國地質勘探隊在冷湖地區發現大量石油資源,成千上萬名石油工人涌向這裡,冷湖迅速成為全國四大油田之一。醫院、學校、電影院等建築在這座戈壁小鎮拔地而起,最繁華時這裡常住人口達十萬人。

  然而隨着資源逐漸枯竭、大批工人撤離,因油而興的冷湖也因油而衰,走向沉寂。

  2015年,時任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的田才讓調任冷湖。此時的冷湖,常住人口最少時不到300人,大量樓房建築空置,宛如一座空城。

  “之前我覺得城市都是在持續發展的,到冷湖才發現,一個地方也可以在消亡。”長期從事城建工作的田才讓,來到冷湖後,首先做的工作卻是拆除老舊建築。

  資源面臨枯竭、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轉型發展猶如做無米之炊,冷湖該何去何從?

  分析完冷湖的特點,田才讓和同事們想到了旅游業。“冷湖旅游資源豐富,我們希望引進文旅企業,讓冷湖融入‘青甘大環線’旅游線路。”田才讓説,我們多次外出推介冷湖的旅游開發前景,一些公司簽約時滿懷信心,但來了後不惜一切代價毀約。

  “冷湖地理位置偏僻,可達性差,開發旅游需要大量投資。究其根本,是缺少一個讓大家來冷湖的理由。”儘管多次受挫,田才讓仍未停止思考。

  2017年,一個偶然機會,田才讓結識了曲向東。曲向東是北京行知探索文化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多年從事深度文化體驗産品設計工作。看到冷湖的風景照片和視頻,曲向東驚嘆不已。

  “荒涼的紅色土地,多樣的雅丹地貌,這不就是‘火星’嗎?”結合科幻小説和電影中興起的“火星熱”,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在冷湖打造“火星”文旅品牌,用科幻賦予冷湖第二次“生命”。

  當年8月,“冷湖火星小鎮計劃”正式啟動,由冷湖火星小鎮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策劃、投資並運營管理。結合當地資源特色,運營團隊為火星小鎮量身打造了以科技為核心,科普、科幻、科創為輻射的IP運營方案。獨特創意加上優質資源,讓冷湖迅速成為西北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尋路:無人無路為望遠鏡安家

  2017年,田才讓和同事在考察冷湖旅游線路時迷路,只能在原地停車過夜。天黑過後,大家被滿天繁星所震撼,當時的景象至今仍讓田才讓印象深刻:肉眼可見銀河的星空,是不是可以開發利用的資源?

  後來,田才讓打聽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究員鄧李才,正在海西州德令哈市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海觀測站工作。於是他立刻動身前往德令哈,希望了解冷湖星空資源的潛力。

  鄧李才來德令哈,是為了推進一個國際光學望遠鏡項目,而他也在發愁望遠鏡該建在哪。“本來打算讓望遠鏡就在德令哈‘安家’,但德令哈的城市燈光已經影響到光學望遠鏡的運行,我們也找了其他地方,但結果都不理想。”鄧李才説。

  一籌莫展之際,田才讓找上了門。交流之中,看著田才讓手機裏的照片,鄧李才決定到冷湖實地看一看。

  2017年10月,田才讓陪着鄧李才在冷湖進行實地勘察。根據鄧李才的指示,田才讓和同事在戈壁中來回選點。一天晚上,大家正好到了賽什騰山腳下,此時天空中群星閃耀,銀河橫跨天際。“應該就在這個地方!”田才讓興奮地將拍下的照片和視頻發給鄧李才。

  接下來,田才讓和鄧李才團隊一起徒步攀爬賽什騰山。為了找到最佳線路,他們每次背着兩桶油漆,用不同的記號標記路線。

  2018年,通往賽什騰山頂的砂石路開始動工,當地政府調用直升機運送&址基建所需的建築材料、&址觀測設備。“一天吊80趟,每趟往返七八分鐘,每天飛行近9個小時。”直升機駕駛員崔逢説。

  在建成所有關鍵&址參數的測量&&並開始運行後,鄧李才發現,這片區域的優質晴夜時間佔比達70%,每年可觀測時間達300天。

  2021年8月,鄧李才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了冷湖賽什騰山光學天文&址勘選結果:基於連續3年的觀測數據,分析確認青海冷湖賽什騰山是極佳的光學/紅外天文觀測&址。這一科研成果受到全球天文界高度關注。

  天文學是孕育重大原創發現的前沿科學,而光學觀測&址是天文學研究開展的基礎。專家認為,冷湖天文觀測&址的發現,打破了長期制約中國光學天文觀測發展的瓶頸,填補了從夏威夷到歐洲間東半球國際級天文&址的“空白區”。

鋪路:保障國家天文觀測事業發展

  如今,冷湖已累計引進11家科研單位45&望遠鏡,大科學裝置投資額達30億元,正逐步建成亞洲規模最大的天文觀測研究基地。其中,墨子巡天望遠鏡已發布首光圖像,這一望遠鏡也是目前北半球光學時域巡天能力最強的設備。

  文旅項目和天文觀測基地的落地,照亮了冷湖的轉型發展之路。然而新的難題也擺在面前:冷湖的發展離不開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如果大規模開發,燈光必然會對星空産生影響。

  2023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正式實施,對冷湖暗夜保護核心區內的光源種類和亮度,以及所有戶外固定夜間照明設施的照射方向等進行了嚴格劃分管理。

  “為保護天文觀測環境,冷湖已經將全域1.78萬平方公里納入暗夜星空保護區。”田才讓説,建設東半球優質天文基地對國家來説有重要意義,因此冷湖的星空要得到最嚴格的保護,在暗夜保護核心區內,光源種類和亮度都應被嚴格控制,同時一些基建項目也需要讓路。

  冷湖鎮黨委書記楊增舉介紹,今年以來,冷湖鎮多次組織當地商戶召開聯席會,宣講暗夜星空保護相關要求,並與鎮區賓館、商超、餐飲等經營性場所簽訂《關閉外設燈源承諾書》,積極做好“光污染”治理引導工作。

  冷湖鎮塞上西海酒店負責人張晶告訴記者,在徵求商戶的意見建議後,大家一致同意配合政府關閉或改造外設燈源,只有保護好這裡的星空,經營發展才有可持續性。

  作為深度科幻迷,從事旅游策劃行業的袁振民選擇從北京來到冷湖。在冷湖,袁振民擔任冷湖火星小鎮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被網友稱為“火星移民局局長”。

  袁振民和團隊參考火星環境,建設營地的睡眠艙、指揮艙,並開設了專家設計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等教育課程和火星主題任務。

  每年暑假,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來到冷湖深度體驗研學之旅。他們在冷湖設計、發射款式各異的火箭,還能探訪天文觀測基地,近距離接觸科學家。

  冷湖科技創新産業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田才讓説,未來冷湖將對接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組織開發面向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天文科普課程,共同做好天文科普實踐教育,在更多孩子心中播下探索宇宙的“種子”。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陳傑)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冷湖,天文,田才,資源,觀測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