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引數智教育之先,應時代發展之需-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4

10/18

13:04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8版 教育

武漢大學:引數智教育之先,應時代發展之需

2024-10-18 13:04:5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8版 教育

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現場拍攝的武漢大學“道行星跡——小行星軌道和形狀探測關鍵技術開拓者”項目的展示模型。

新華社記者劉穎攝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大一新生文姿雅沒想到,大學的第一課會是“數據科學導論”,更沒想到要顛覆原有認知,重新思考專業定位和發展。“這門公共基礎課,既讓我看到自身專業面臨的挑戰,也能學到實用的新技術……”

  文姿雅的“第一課”,是武漢大學探索數智教育的一個縮影。

  當前,在萬物皆“數”的浪潮下,數字技術帶來的産業創新快速發展,數字化已成為改變國際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為響應國家戰略規劃與時代發展需求,武漢大學這所百卅學府正努力將數智人才培養覆蓋到所有學科專業及各個學歷層次,着力培養面向未來的複合型數智人才。

擔時代之責:讓學生更好融入數智教育

  “傳統媒體面臨着數字化轉型的挑戰”“新聞傳播學也在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呈現文理融合的趨勢”……9月23日,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院士為新聞與傳播學院2024級219名新生講授了“數據科學導論”課程的第一講。

  這是武漢大學本學期推出的17門數智教育核心課程之一。作為“數據科學導論”課程指導教師,張平文為這門課籌備了半年之久,“力求通過這門課,為非計算機專業,特別是人文社科領域的學生搭建起通往數智時代的橋梁。”

  面對數字化時代人才所需,武漢大學嘗試改變教師的教育方式和學生的思維方式。“學校一度有數據科學相關的課程300余門。”武漢大學本科生院院長吳丹説,一方面各方都重視數智人才培養,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知識碎片化明顯,缺少核心課程。

  為讓學生更好融入數智教育,武漢大學去年11月發布了全國高校首個數智人才培養方案,分“通識、賦能、應用、專業”四大類型,採取“分類+梯度”模塊化選課、“融通+創新”靈活性設課、“基礎+場景”差異化授課的體系化分類培養思路,實現從高中到本科、研究生階段的貫通培養。

  這17門人人可學的新課,正是武漢大學深化數智教育改革的生動注腳。“老師從生物科學,聊到傳播學,從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講到人工智能發展,這是文科生很少涉及的內容。”新上的“人工智能導引”課令文姿雅印象深刻。

  “數智課程學生全覆蓋、課程全校選,打破傳統學科壁壘,不同背景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吳丹説,其中的“人工智能導引”還與學校原有三門基礎通識課程結合,形成“四位一體”基礎通識課程體系。

應時代之需:數智賦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走進武漢大學的大學生工程訓練與創新實踐中心,不少學生沉浸在科創項目中,虛擬倣真訓練&&等“新物件”讓人應接不暇。

  “這裡是我們真數據、真模型、真處理、真場景‘四真’數智教育實創&&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師生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社區化、開放式的實踐體驗。”大學生工程訓練與創新實踐中心主任孟小亮説。

  今年以來,這個中心已走出了4支進入第七屆中國高校智能機器人創意大賽全國總決賽的隊伍,2支晉級第17屆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的隊伍,也孕育了獲得第三屆武漢大學生“英雄杯”創新創業大賽冠軍的創業項目“元景校園——多智能體協作建模技術構建數字孿生新質生産力”。

  “以前,只能乾巴巴聽課,沒有上手的條件。在這裡,可以自由設定科研任務、開通節點進行計算。”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學生朱禹涵作為“元景校園”項目的開發者之一,也是數智教育實創&&的受益者,“我們把成果以AI Note的形式發布到案例廣場,和大家分享交流,收穫了很多寶貴的建議,這種氛圍特別好。”

  在以數字思維培養為根基,以數字素養鍛造為拓展,以數智課程凝練為要點,以數智人才分類為依託,以數智&&打造為保障的“五數一體”數智人才培養理念下,武漢大學打造系統化數智教育課程體系,面向所有學生開設17門數智教育課程;建設智能化數智教育教學中心,繪製知識圖譜,形成學生、教師等多元智慧畫像群;構建一體化數智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驗實踐中了解前沿技術……從理念到機制,從課程到&&,搭建起數智教育體系。

  武漢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究中心的辦公室裏,郭遲老師時而盯着“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教案,時而操作電腦上的數智教育實創&&和智慧教學中心系統,上面的數據正提醒他,部分同學還未理解課上的“梯度下降法”。“通過&&數據分析,精準識別學生的學習難點與疑點,能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加強針對性練習。”郭遲説。

  在武漢大學,AI已成為重要的“助教”。“老師從授業,更多轉為了解惑。”孟小亮説。

引時代之先:探索高等教育數智化實踐創新發展

  來到武漢大學工業科學研究院,機械、材料、光學、人工智能等多學科人才,正一起開展高端製造裝備的應用基礎理論和共性技術研究;武漢大學文化遺産智能計算實驗室數字演繹劇場內,數字化技術“克隆”出的文物三維模型惟妙惟肖……數智教育改革帶來的新場景隨處可見。

  “數智時代的強大穿透力,對各個學科都産生了巨大影響,推動了大學教育的數智化變革與創新。”吳丹説。

  武漢大學依託綜合類院校的多學科優勢,組織建設“數智+”新型交叉專業、試驗班,2020年至今新增本科專業13個,其中人工智能、智慧水利等“數智+”新興交叉專業9個,已建設智能電氣試驗班等“數智+”新興交叉試驗班23個,去年還先後成立了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武漢數學與智能研究院。

  教育與數字化的有機融合是開闢教育事業發展新賽道、塑造現代化發展新優勢的重要途徑。日前,武漢大學的數智教育改革已吸引國內眾多高校目光。由武漢大學聯合國內其他31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單位,共同發起的“數智教育創新實踐聯盟”正式成立。

  “聯盟旨在支撐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穩步實施,助力高等教育數智化改革及治理模式創新升級。”張平文説,聯盟未來將充分挖掘和釋放相關地區的教育實力與創新潛能,在數智教育領域建立全面、深入、高效的合作交流&&,形成數智教育改革示範效應。武漢大學也將繼續舉全校之力,匯聚資源、創新模式,持續完善一體化數智人才培養體系。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鵬翔 侯文坤)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武漢大學,數智,教育,創新,課程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