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肇中尋根記
日照市科技館建成前後
▲丁肇中推開家鄉故居的大門。(作者供圖)
▲丁肇中與兒子在祖居路牌下留影。(作者供圖)
在波濤洶湧的黃海岸邊,日照大海灣遼闊的平原上,一個造型奇特、日夜燈火輝煌的建築物,吸引了人們駐足觀看。這個建築物誕生以來,使成千上萬的青少年追逐科學的夢想變為現實,使真實的科學實驗呈現眼前。
所有這些景象的出現,都與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麻省理工學院的丁肇中教授有關。這要先從丁肇中的根説起。
“我還要回來的,還要回來的……”
“日照大海灣,濤雒小江南。”
濤雒鎮又名濤口。由於這個鎮地處青島附近,從海上乘船去上海距離也很近,因而在中國結束帝制前後,也曾有過一段繁榮昌盛的美好時日。
濤雒鎮最大的商號有四家,當時人稱四大記。其中,永記為丁觀海教授(丁肇中的父親)的父親經營。永記有四艘帆船,而且有武裝,每逢一年一度的貿易風來臨,永記便滿載着附近村鎮居民生産的土特産品,揚帆出海。這些帆船大都駛往青島、上海等地,出售了土特産品,再滿載着大城市各種各樣的舶來品回到鎮上。
人們在這個鎮上,過着安居樂業的生活,每天黎明最先見到一輪紅日,從茫茫大海上升起,在日出東海的壯麗景色中,不禁吟道:“日照大海灣,濤雒小江南!”
年復一年,丁氏家族在這個瀕臨大海、物産豐足的小鎮上,過着悠然富足的生活。
不久,災難降臨了,丁肇中年僅38歲的祖父去世了。丁肇中的父親丁觀海13歲便離開故鄉,隻身一人到青島求學。1929年,丁觀海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後在上海光華大學讀書時,他與一位名叫王雋英的女同學相愛,並結為連理。
因學業優秀,王雋英被公派到美國密歇根大學深造。丁觀海少年壯志,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用母親賣房子的錢,買了一張船票,也到達美國密歇根。二人結婚後不久,王雋英便有了身孕。
丁肇中回憶説:“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出生在一個由教授和革命志士組成的家庭裏,我的父母都希望我出生在中國,但在他們訪問美國時,我提早出世,由於這個意外,我成為美國公民,這個突來的小插曲,卻也影響了我的一生……”
出生3個月時,丁肇中回到中國。
有一次,他給年輕人作報告時這樣説:“由於當時中國的情況,我一直是一個難民,不斷地從一個地方逃到另一個地方。那時,我沒有可能得到任何正規的教育,僅僅因為我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我們才得以有足夠的飯吃,並且總是可以找到適當的住所……從物質條件來説,我的童年也許不像今天北京的兒童們那麼幸運。”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有一年夏天,丁肇中和夫人蘇珊來到日照市,他瞻仰了故居,看望了親友,祭掃了祖墳。這次回故鄉,他非常關心家鄉的教育事業,他説:“搞什麼事業都需要人才,這幾年每次回來都是經過教育部、科學院,在全國重點大學挑選物理專業成績最好的學生到我那裏工作,拿博士學位,遺憾的是,至今還沒有山東的學生。”
次日,他懷着不捨的心情返程了:“我還要回來的,還要回來的……”
丁肇中不僅對故鄉懷有深情,對故鄉、對山東的人才成長也極為關心。在經過年復一年的奮鬥後,他獲得了諾貝爾獎,但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根,沒有忘記他日夜魂牽夢繞的那片古老的土地,以及生活在故土的人們。他深情的寄語,殷切的囑託,不顧在場美國當局人員的反對,理直氣壯地談了自己的心願。
1976年12月10日,丁肇中在接受諾貝爾獎時,先是用中文又用英文發表了他因發現J粒子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演講:“得到諾貝爾獎,是一個科學家最大的榮譽,我是在舊中國長大的,想借這個機會向在發展中國家的青年們強調實驗工作的重要性……”
8次尋根之旅
之後的40多年間,丁肇中教授有着8次尋根之旅。
在山東省日照市奧林匹克水上公園的西岸,城市中央活力區的核心片區,佔地192畝、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展陳面積1.2萬平方米的日照市科技館,拔地而起。筆者曾多次採訪日照市科技館館長李志毅,他經歷了從提出建設科技館建議到規劃設計、展陳策劃設計、模型製作布展,以及開館管理運行等全過程。李志毅介紹説,科技館於2017年7月21日開工奠基,2019年10月部分對外開放,2020年6月1日全面開放試運行。丁教授8次回老家,其中有4次親臨了日照市科技館的建設現場。
1985年6月28日,丁肇中同夫人蘇珊博士回到闊別47年的故鄉——山東日照尋根祭祖,並接受了市政府請他擔任日照海洋漁業學校名譽校長的職務。
丁肇中寫道:“欣見故鄉進步,深覺快慰,感念各位辛勞,書此謹表敬意。”
這次回故鄉,他參觀了煤貨碼頭、自己的故居並祭祖。
2002年,他再次回到故鄉。祭掃祖墓之後,他説:“真應該帶兒子回來,讓他看看,讓他知道他的根在這裡。”
參觀考察以後,他與鄉親們親切攀談。
2005年6月17日,返鄉後,丁肇中同妻子和兒子,先後到日照東港區濤雒鎮祖居逗留,並出席了祖居科技展館的揭牌儀式,在祖居“種德堂”和科技展館參觀。拜謁祖墓時,他對兒子丁明童説:“Your root is here!你的根在這裡!”
2012年7月14日,丁肇中帶領全家再次回到祖居。在各處走動以後,他進入了兒時的書房,坐在木凳子上,感受古老的民族文化,並與家鄉的學生們親切攀談。
2014年10月9日,丁肇中再次回到日照,參加了日照市科技館的設計方案討論會,帶兒子丁明童回鄉省親,並與兒子在“丁肇中祖居”的路牌下留影。
2017年7月21日,丁肇中回到日照。這次回來,他參加了日照科技館的開工奠基儀式,頒發了“丁肇中獎學金”,並祭祖。
2018年7月19日和10月1日,他又來到日照,參加了日照科技館展出陳列方案的評審會和建築主體竣工儀式。在這期間,又回到祖居,並拜謁祖墳。
李志毅介紹説,日照科技館以“探索、發現、實驗、求真”為理念,常設展廳以丁肇中教授探索物質世界的科學實驗與發現,特別是對世界物理學發展産生巨大影響的6個著名實驗為主要內容,大部分按1:1尺寸精準復原,具有較強的現場體驗感。館內還設有特展廳、臨展廳、多功能學術報告廳、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特效影院等功能區。科技館建築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領銜設計,造型上體現了丁肇中教授探索宇宙本源的“阿爾法磁譜儀(AMS)”概念,AMS展廳同時兼具天象廳和數字球幕影院功能。
自開放運行以來,日照市科技館着力搭建特色科普&&,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創新打造了“科技館裏的科學課”“日照科學大講堂”“日照科學運動會”“科學文物科普化”等多個品牌項目。榮獲首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首批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山東省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等國家、省、市級榮譽百餘項。日照館除具有常規科技館的科普教育功能外,還具有收藏、研究、文博和學術交流等功能,是國內獨樹一幟的科學博物館。
(顧邁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