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昝河谷守邊記-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4

10/03

19:59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3版 綜合

卡昝河谷守邊記

2024-10-03 19:59:1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3版 綜合

  “六月春天到,八月雪花飄;一年四季風,天天穿棉襖。”卡昝河谷位於新疆西北部的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與哈薩克斯坦接壤。在這個邊防管理段平均海拔近3000米的山谷中,卡昝河從聳峙的雪山間流出。即使在夏天,河水溫度也不到10度。河水兩側是以蒙古族、哈薩克族牧民為主的放牧草場。每年10月到次年5月,除了戍邊的民警、軍人和護邊員,這裡幾乎無人居住。

  接近河谷底部,有四處相距不遠的營房。歲月流轉,四代房子,見證了大半個世紀間人們守護邊疆的不變決心。

  第一代營房出現在1960年代,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這裡建起邊防哨所。被稱作“地窩子”的營房,就是在戈壁上挖出來供人居住的深坑,僅有一人多高,上面覆蓋着草、秸稈和泥土。床舖用羊糞堆積而成,在冬天保暖、隔濕。

  沿着“地窩子”下行數十米,就是第二代營房,一排石頭營房。1985年,民兵就地取材,用河中石頭建起了房子。石頭營房提供了更好的居住條件,也成為牧民在極端天氣中的避難所,甚至在夏天成為牧民子女的游玩和學習場所。

  穿過卡昝河不遠,便是第三代營房。2008年,這裡建成80平方米的單層平房。2015年,隨着邊境管控任務的加重,哨所實現多部門合署辦公,成立卡昝河邊境警務站,這座營房在兩年後擴建為160平米的兩層樓。儘管設施有所改善,這裡依然不通水和電。

  “85後”阿思裏別克來自哈薩克族,曾經在卡昝河邊境警務站擔任站長。現任道浪特邊境派出所副所長的他,仍然堅守在卡昝河邊防一線。

  阿思裏別克出生在博州的牧區,他説上學、平時在家,和邊防武警打交道接觸很多。“他們對我們的幫助特別多,而且身邊的人當兵都是戴着紅花,大家把這看作特別光榮的事。”阿思裏別克回憶成長經歷,説那時心裏就埋下了一粒種子。

  2009年,和父母與兩個妹妹商量後,阿思裏別克入伍成為一名邊防武警,先在阿勒泰地區服役,又去上了軍校,2014年畢業後被分配回博州。第二年,他被分配到卡昝河戍邊。

  “越往前走越荒涼,四週都是山,人顯得特別渺小,這是我對卡昝河的第一印象。”阿思裏別克説,在哈薩克族的語言裏,卡昝就是鍋底的意思。

  阿思裏別克説,那時還是第三代營房,沒有電,用蠟燭照明;為了保證通訊暢通,他準備了充電寶,除了工作匯報和家人&&,手機都是關機狀態;水則是從旁邊的卡昝河取,後來打了30米深的井,水質清潔算是有了保障;廁所是旱廁,洗澡需要去幾公里外的解放軍邊防連;沒有冰箱,他和戰友們在戶外掏了個雪洞,把肉放進去儲存,結果卻被野生動物叼走了。

  “冬天,十幾個人擠在木板搭設的大通鋪上,外面刮大風,室內刮小風。後半夜室溫時常是零下幾度。”即便阿思裏別克在牧區長大並在阿勒泰戍過邊,卡昝河的艱苦條件仍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見到第一代和第二代營房之後,阿思裏別克深受觸動,覺得自己沒有任何退縮的理由,也更深刻理解了自己的職責使命。

  2019年元旦,阿思裏別克脫下軍裝,成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也是在這一年,在第三代營房旁建成面積達875平米的第四代現代化營房,通上了電,也有了可以洗澡的地方,兩位民警一間宿舍,還新增了健身房、醫務室……

  阿思裏別克當初和十幾名戰友擠在一起睡大通鋪的地方,而今是明亮溫暖的餐廳。

  近十年的時間裏,阿思裏別克扎根這片土地,除了幾個月因腿傷下山休養,從未長期離開過這裡。每月,他和戰友對卡昝河區域進行不少於5次的巡邏踏查,翻高山、過陡坡、跨冰河,一段不到13公里的路,來回至少要十幾個小時。

  這裡的牧民變成了他的親人——他有300多個轄區牧民的電話號碼,附近群眾有急事、難事時,他和警務站的同事就是他們的依靠。他曾經不顧個人安危驅趕狼群,深夜冒着嚴寒為生病牧民送醫送藥,帶領戰友跳進冰冷刺骨的卡昝河救回落水的羊群,開車帶臨産的孕婦下山就醫。

  2022年5月,他被公安部評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從北京歸來時,獲悉消息的牧民們騎着馬,在很遠的地方接上他,一路歡笑,送到營房。

  卡昝河警務站也有了新力量加入。“95後”劉航來自石家莊,2019年加入卡昝河警務站,如今已是警務站站長,也是阿思裏別克的“徒弟”。在阿思裏別克的指導下,劉航學習了當地的民俗,熟悉了邊境上每一個山口,掌握了騎馬巡邏的技巧。

  老營房早已停止使用,這幾年,老營房不時會迎來中小學生、剛參加邊防工作的人們參觀、學習。不知何時,一窩燕子銜來泥草,在老營房裏築起了巢。今年8月,人們發現,巢裏有三枚卵正待孵化。在這遙遠的角落,這些小生命,也展現出堅韌與恒心,和戍邊民警、護邊員一道,透出卡昝河谷中的深厚情感紐帶與生生不息的活力。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翟翔 張瑜)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營房,別克,昝河,阿思裏,牧民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