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絲撐起一片天-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4

09/28

07:20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 經濟

一根絲撐起一片天

2024-09-28 07:20:1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4版 經濟

在寧波博威合金精密細絲有限公司車間內,AGV小車運送切割絲。

新華社記者林光耀攝

  一根絲,有摧枯拉朽之力,有精雕細鏤之功。

  從代工到自研,從追趕到領先,寧波博威合金精密細絲有限公司(簡稱博威精密細絲)憑藉在精密切割絲領域孜孜不倦的技術創新,用18年時間,成為連續9年銷量居全球第一的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

  在競爭激烈、一度被海外巨頭壟斷的精密切割絲市場,一家中國企業如何打開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我們投的是明天的錢”

  會議室大屏上,跳動的光標顯示着中國、德國、越南三大生産基地的指標,目前,企業年産量超3萬噸,每日生産的切割絲長度可繞地球3圈,全球市場佔有率超四成。

  切割絲是高精密零部件切割的加工工具,廣泛應用於從金屬模具製造到機器人諧波齒輪、航空發動機葉片等各種精密工件的加工。

  公司董事長謝識才告訴記者,博威精密細絲成立於2006年,到2012年,月産量已達到四五百噸,佔國內市場近兩成。這樣的業績,似乎也能“吃喝不愁”了。

  但是,2012年,他嗅出了危機的味道。

  和很多中國製造業企業一樣,當時,博威精密細絲的産品偏低端,主要為海外企業做貼牌代工,技術含量低,沒有品牌價值,利潤也比較微薄。在相對粗放的市場中,“小富即安”或許也可以“混”得下去,但如果遇到強勁對手,就會面臨很大的生存考驗。

  就在這一年,企業得到信息,更為高端的鍍層切割絲已在西方國家被研發出來。

  作為製造業企業,要攀登高端市場,首先必須打碎瓶瓶罐罐,對生産線進行技改,而這意味着走出“舒適區”。

  2012年的一個深夜,一場關係企業未來命運的會議召開。

  盤點家底,有人緊鎖眉頭,有人面色凝重,空氣中透着緊張和焦慮。全廠的設備資産,鍋碗瓢盆,統計下來總共也就值2000多萬元。上馬搞技改,要投多少錢呢?技術團隊經過測算,向公司遞交了一個大致的改造資金額——約1億元。

  “現在的工人能適應那些新機器、新工序嗎?”

  “投入如果抬高了成本,産品價格上升,下游市場能承受嗎?會不會把好不容易打下的市場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不改的話,起碼眼前不損失什麼,而改,要面對的問題可太多了。

  “走一步要往前看三步。我們投的是明天的錢,打造的是未來的優勢。産品一旦因落後被淘汰,可能就再也追不上市場的發展。”謝識才説。

  必須投!

  資金不夠,管理層“掏箱底”籌錢加上申請貸款。時間太緊,全廠300多名員工主動加班加點。小型拉絲機設備換成了小拉連續退火機,母線退火方式由接觸式升級為無劃擦……一個個技改項目陸續上馬,生産自動化水平開始提升。

  到2015年,企業月産能達到1200噸,人均效益比技改前翻了好幾番。

  危機意識,磨礪着發展雄心。

  上一個技改周期結束後,2018年開始,企業又開展廠房的新一輪自動化改造,用三年時間先後投入5000余萬元,實現從母料來料,到運送、機加工、儲存、包裝的全過程一體化。

  在位於寧波市鄞州區的工廠車間,記者看到,裝備先進傳感器和視覺識別系統的機械手,將原料和成品線材精準抓取、搬運到全自動傳送帶上。地面上的AGV小車穿梭於各個點位間,高效執行物資配送任務,一道道流暢的物流線在廠房內交織成網,將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連接在一起。

  公司有一個廠史資料片,記錄了企業及母公司“識危”而動的發展歷程。從上世紀生産自行車用材、打火機用材,到本世紀深耕切割絲,每一個階段的“破危”之舉,走的都是不惜投入、向技術要生産力之路。資金最重要的投向就是生産線,從沒有滑向“熱錢”“快錢”。

  謝識才有自己的經營理念:天上不會掉餡餅,不正常的高利潤對行業發展不利,專心“搞技術”才是破除危機感最重要、最安心之策。

“必須做到頭部,才有飯吃”

  在博威精密細絲的産值增長圖上可以看到,從2016年以來,幾乎都是上升的曲線,尤其是2019年以來,上升曲線更呈陡直。這背後,是企業奮力向上生長的軌跡。

  啟動技改時,博威精密細絲就把發展目標定位到了世界頂級。國際上的研發新進展持續在給他們敲警鐘:“必須做到頭部,才有飯吃,否則就會陷入低效競爭難以自拔。”

  必須“跳一跳”!

  2012年,博威精密細絲作出戰略決策,要開展海外並購,早日躋身國際高端市場。這家來自中國的“草根”企業,看上了全球行業標杆德國貝肯霍夫公司。

  2015年秋,德國黑森州,貝肯霍夫公司總部。

  從三年前開始對接,謝識才已數不清自己來了幾趟。起初,德企研發團隊、工會抱有不信任態度。拉鋸戰,一場又一場。中方企業邀請德企工會和州工會代表到寧波實地考察,逐漸贏得了德方的認可。

  美因河畔,秋色醉人。謝識才卻無心欣賞,在付出誠意、展示實力之後,漫長的艱苦談判即將收官。凌晨兩點,中德雙方人員還在仔細核對細節,敲定了整體並購的每一個環節。2015年9月30日,貝肯霍夫公司成為中國企業的全資子公司。

  開放、合作,給中德企業雙方都帶來新發展,如虎添翼,翼下生風。

  很快,自主研發疊加中德雙方協同研發,企業把切割絲的精度從毫米提高到了目前最頂尖的微米級,打破了精密切割絲市場的國外壟斷,一躍成為引領者。

  “躋身‘頭部’,靠的是研發上的不懈投入。”謝識才説,高技術含量的新産品不斷問世,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跳出紅海,保持領先。

  謝識才的又一個新目標,是一種神秘的“黑科技”産品。

  實驗室裏,穿着白色實驗服的技術人員正埋頭在數字化研發&&上試驗配方。

  “這個方案不行,再換一個配方。”技術員沙啞的聲音透着疲憊。

  這樣的場景,在研發階段一遍遍出現。

  計算、核實、生産、驗證,反復調整塑性加工、電沉積加工、熱處理擴散加工等工藝,技術人員在忐忑和期待中度過了上千個日夜,最終確定了各種成分的最佳比例。到最佳方案形成時,前後嘗試過的配方已超一千種。

  黑金絲誕生了!從2019年立項到2022年投放量産,歷時三個寒暑。

  “這是我們擁有全套自主知識産權的第三代精密切割絲産品。”公司研發項目部經理梁志寧説,這是一種由銅合金和金屬複合材料通過複合重構形成的新一代複合絲,在精度提高的同時,其切割加工速度相比黃銅絲提升40%,代表了目前行業最高水平。

  好不容易實現量産,産品又在推廣階段遭遇挑戰。

  北美某地,車間裏,機床正在運轉,光感應定位下,卻沒有識別出黑金絲,無法實現定位。

  怎麼回事?正在工廠追蹤新産品試用的博威精密細絲産品經理髮現,原來,為優化放電參數、提升切割效率,黑金絲的顏色比較深,但是外觀太黑,帶來了新的問題,導致一些機床“看不見”。

  這一消息傳回公司,研發團隊再次埋頭鑽進了實驗室。這一進,又是大半年。調整參數、優化工藝,研發團隊多番嘗試後最終找到解法——調淺表層顏色,把“黑”藏在裏面,讓光感應設備得以順利識別。當所有的問題都解決後,研發團隊終於舒了口氣。

  堅實的産品力換來了市場認可。目前,黑金絲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使用,受到市場好評。

“遇難不屈、逢利不惑、專注創新”

  電腦屏幕上,點擊鼠標,各種成分、工藝如同神奇的畫筆,描繪出新産品的圖像。實驗不用再像傳統操作一樣在生産設備上造成各種損耗,而是在虛擬數字世界裏碰撞靈感、不斷試錯。

  在博威精密細絲的數據庫後&,已經有超過1200萬條數據儲備,在全球有色合金新材料行業裏稱得上是較為完備的一個數據庫,可以實現“數據+算法+實驗”的研發,在虛實之間構建研發的“數字孿生”和鏡像映射。

  “這種‘大設計、小試驗’的模式顯著縮短了研發周期,降低了研發成本。”公司營銷總監陳建軍説。

  數字化轉型是在打破桎梏、突破瓶頸中發生的。

  2018年,面對不斷攀升的産能和市場份額,企業生産逐漸飽和,出現了“生産效率起不來,員工收入上不去”的情況。

  同時,企業的客訴率在下降到每百噸5至7件的水平之後,進入瓶頸期。

  “成長的煩惱”只能靠進一步成長解決。企業清楚看到了自己的選項——推進數字化轉型,以數提質、以數提效。

  博威精密細絲的數字化轉型開啟了,但轉型並非一帆風順。

  一開始不懂,花錢買了産品和技術,好不容易克服困難投入使用,才發現購買的只是初代産品;由於沒經驗,面對自動化技術和方案,很多人不知從何下手,付了學費,下了苦功,還是茫然無措。爬坡時期,由於數字化系統和生産線的磨合不到位,卡軸、掉産品、數據丟失等問題時有發生。

  “數字化搞錯了吧?是不是還不如回到從前那一套算了?”員工們私下議論着。生産效率受影響了,大家的心態有點不穩定。

  “有大半年的時間我們處於崩潰邊緣,一度質疑數字化的這條路是不是走錯了。”公司製造運營部高級經理金繼洲説。

  開弓沒有回頭箭。在統一思路、明確數字化轉型是攀高向新必經之路後,企業採取了獨特的倒逼措施:

  先是撤走系統供應商的維線人員,讓系統的問題逐一暴露,再由企業的工程師聯合系統供應商,就每一個問題具體分析、逐一解決;

  人才、知識有短板,就打開門引入專業自動化技能人才、編程人才;

  員工對新技術有抵觸和畏難心理,公司優化利潤分成模式,讓大家在克難攻堅中“共建共享”。

  訂單、排産、調度、生産、物流的信息孤島被打通,5G+工業互聯網驅動合金生産場景,建起“智能運營駕駛艙”,生産要素匯集運算,業務場景實時成像,一個數實融合的智能製造工廠誕生了!

  數字化讓企業從生産效能到研發能力都有了大幅提升。車間生産效率提升60%以上,産品過程質量更加穩定,客訴率下降到每百噸1.6件以內的行業頂尖水平,員工收入也翻了一番。在數字研發加持下,企業擁有專利數達到137項。

  一排排立式機床一頭連着原材料金屬絲,一頭連着拉伸到比頭髮絲還細的精密切割絲,光線下,這些經歷了多次升級換代的金屬細絲閃爍着動人的光澤。

  在與公司人員的交流中,不少人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認識:任何産品都有代謝更新,任何企業難免興衰起伏,但只要秉承匠心精神,保持研發熱情,即使偶有一城一池的得失,遇難不屈、逢利不惑、專注創新的企業終究會在工業文明的長卷上寫下自己的精彩篇章。

        (記者方益波 林光耀)

       新華社寧波9月27日電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企業,研發,精密,産品,切割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