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高”而不“和寡”
彭永 莫傑
由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楊文國和著名作曲家孟文豪共同創作的兩首主旋律歌曲《信仰》《最美答卷》,從歷史深處奔涌而來,向着民族復興澎湃而去,將愛黨愛國、為民情懷融入高昂奮進的旋律中,成為新時代的新經典。
在海量信息的當下,在社交&&佔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全國每年有眾多歌曲推出。由於主旋律歌曲在創作過程中存在與現實生活脫節以及缺乏創新和個性化表達,很少有精品力作。主旋律歌曲要想出類拔萃成為佼佼者,就必然是帶着時代熱度、具有精神高度、散發理性光芒而催人奮進的正能量作品。兩首歌都火了,網民説主旋律歌曲也能嗨翻天,“曲高”而不“和寡”,既高端大氣上檔次,又接地氣唱到人們心坎裏。
主旋律歌曲主題思想必須堅持以“時代意義深刻深遠、催人奮進、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為價值取向。評論界認為,無論是《信仰》還是《最美答卷》,都是氣勢磅礡、催人奮進的時代頌歌,是不可多得的新時代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新經典。
歌詞《最美答卷》始終把“小歌曲”放在“大歷史”“大時代”中去思考、去創作,使得歌曲具有大歷史觀、大時代觀。歌詞在時間維度上,實現了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的遞進與跨越,甚至迴旋往復、無羈無絆、自由灑脫、跌宕起伏成曲線,給人滿滿的歷史縱深感與厚重感。在空間維度上,由大到小、由小到大,再從有限到無限,各種呈現模式有序切換,給人穩穩的宏闊感與自由感,即從百年目標實現後迎來盛世強音“響徹海角天涯”的無邊無垠到神州“大地繁華”的宏偉壯麗,再從中國書寫“東方神話”的地域色彩擴展至“合作帶來共贏”的世界格局,直至“築夢遠航豪情滿天下”的美好憧憬與無限暢想之境界。
詩重意境,詞重意象。“吹起金色嗩吶,輝映火樹銀花,嘹亮號聲響徹海角天涯”,《最美答卷》歌詞甫一開篇,就用“金色嗩吶”“火樹銀花”“嘹亮號聲”三大意象,構建了一幅熱氣騰騰、活力滿滿且有聲有色、萬千氣象的歷史性畫卷。接着,“燈塔”“春暉”“汗水”“圖畫”“鋼鐵長城”“風雨陽光”“五星紅旗”等有形有色的日常意象在整篇詞作中的使用,不僅大大豐富了整首歌詞的思想內涵,而且音樂形象變得格外生動、立體、貼切,大氣磅礡,催人奮發。
《最美答卷》音樂旋律優美、曉暢,跌宕起伏,磅礡大氣,朗朗上口,中速抒情,略顯凝重,曲與詞結合緊密,互感互滲,協調和美,加上編曲精巧設計,手法獨到,音樂層次豐富,色彩斑斕,悅聽系數高。曲作者孟文豪在譜曲過程中,注意將雄渾與柔美、激越與舒緩有機結合、穿插搭配,以恢宏之氣撞擊人心靈最柔軟的地方,令人情不自禁舞之蹈之。有評論認為,歌曲具有高“史”值、高“畫”值、高“言”值、高“美”值,所以才能引發廣大聽眾的關注與共情,既有“流量”更有“留量”。
文化的內核是思想。一首歌曲的思想內核決定了這首歌存世時間的長短。歌曲《最美答卷》採用了“信仰”“初心使命”“不負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決勝小康”“南湖”等關鍵意象和表達,將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熔鑄到一個個具體意象之中,深入淺出而又意境深邃,賦予了歌曲歷時而不變的精神內核。
只有發揮民眾心聲才能廣為傳唱。一首歌曲要廣為傳唱,必須擁有深邃的思想內核,必須要以民眾喜聞樂見的語言與方式表達。歌曲《最美答卷》中,“吹起金色嗩吶,輝映火樹銀花”“合作帶來共贏,理想引領步伐”“最深厚的牽掛”“風雨陽光大步跨”等表達,既接地氣、貼民心又感染人、引導人、激勵人,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人民群眾最樸素的情感,才能引發最廣泛的共情,讓人們自發傳唱。
只有美的藝術才能創造新高度。音樂是歌詞的翅膀,二者互相交融,密不可分。歌曲《最美答卷》歌詞超凡脫俗、大氣靈動,音樂旋律朗朗上口、磅礡大氣,演唱如“金聲玉振”,催人奮進。詞、曲、唱結合緊密,互感互滲,協調和美,加上編曲精巧設計,手法獨到,音樂層次豐富,色彩斑斕。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信仰》《最美答卷》的成功就在於它緊跟時代,歌咏了黨和人民的血肉親情,唱出了百姓的心聲,凸顯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極大地鼓舞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起中華兒女在圓夢逐夢的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提供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引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