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超充之城”:深圳“油電反轉”實驗-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4

11/05

11:49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6版 經濟

建設“超充之城”:深圳“油電反轉”實驗

2024-11-05 11:49:5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6版 經濟

  新華社深圳11月4日電(記者王豐 衛韋華)繼今年4月底超級充電站數量首次超過傳統加油站數量後,深圳的超充站建設再次取得新突破。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市已建成超充站670座,並計劃今年底前累計建設1000座,這讓深圳實現“超充之城”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作為中國“最電動”城市,深圳擁有全球銷量最大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全市新能源汽車數量超100萬輛,佔全市汽車數量的四分之一強。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72.6%,這意味着每100輛新上牌的汽車中,就有大約72輛新能源汽車。

  走進深圳市中心城區的蓮花山超充站,這裡有4&具備最大功率600千瓦充放電能力的超充樁。下班路上,新能源車主孫先生順路來這裡充電,“超充也就20分鐘左右,續航近500公里,半個多月補一次電,足夠我上下班通勤和周邊游玩了。”

  一輛家用車使用慢充樁充滿電通常需要7至8個小時,使用快充樁則需要1至2個小時,而使用超充樁可以在10分鐘或者更短的時間內充電80%或以上,最快實現“一秒鐘一公里”。

  2023年6月29日,深圳推出首個全液冷超充示範站並宣布啟動“超充之城”建設。“隨着充電速度加快,元件快速釋放大量熱量,如何高效散熱,成為超充必須解決的問題。”華為智能充電網絡領域總裁王志武介紹,全液冷超充讓充電主機、電纜、槍頭等均實現冷卻液循環散熱,不僅散熱能力提升30倍,還能降低噪聲、提升設備壽命。

  目前,深圳應用超充技術、推廣超充設施、布局超充站點的進程穩步推進,已初步構建遍佈全城的超充服務網絡。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深圳充電站(樁)用電量28.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95%,側面反映出充電基礎設施的有效運行。

  越來越多高功率超充站接入,也給電網帶來不小壓力,新車型開發、智慧綜合充電站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等也在同步進行,一場全方位的“油電反轉”實驗在深圳展開。

  蓮花山超充站就是一座集光伏、儲能、超充、車網互動於一體的智慧綜合充電站,接入22&V2G(車網互動)充電樁,可以把新能源汽車當作“移動充電寶”,在用電高峰期反向放電,幫助電網調峰。“依託能源管理系統,充電站可以根據實時天氣、電價、新能源車電池狀態等,實現站內光伏、儲能、汽車充電放電統一管理和智能調度。”南方電網深圳福田供電局副總經理鄧世聰説。

  在能源管理系統方面,深圳打造的虛擬電廠&&,截至今年9月9日,已接入充電樁、樓宇空調、光伏等9類共計5.5萬個可調負荷資源。今年5月15日,深圳開展大規模車網互動應用,由深圳虛擬電廠管理中心發出精準削峰需求,全市1473輛新能源汽車分別通過“有序充電”“反向放電”進行響應,歷時1個小時,涉及充電站500座,削峰規模達4389度,相當於548戶家庭一天的用電需求,現場參與的車主,每放1度電還可以獲得一定收益。

  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新興産業部産業規劃經理倪昌介紹,深圳新能源汽車車載電池的儲能潛力可達5000萬度,預計最大可控負荷超300萬千瓦,幾乎相當於5&&型燃煤發電機組的體量,隨着車網互動應用的成熟,將成為支撐電網安全穩定的重要力量。

  作為國內新能源産業重鎮,深圳已形成良好的産業鏈生態,擁有超2萬家新能源和數字能源企業。《深圳市新能源汽車超充設施專項規劃(2023—2025年)》提出,力爭到2024年底,建成技術全球領先、場景多元覆蓋的超充設施服務體系,推進“電力充儲放一張網”電力需求調配互動機制日趨成熟,加快形成企業、技術、場景等生態優勢。

  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超充市場參與主體多,産品五花八門,需要完善政策體系、發布超充地方標準,引導“超充之城”建設和超充行業發展。目前深圳正在構場景、精規劃、立標準、強創新、建生態等方面齊頭並進,加快推動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適度集中的建設運營市場體系。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充電站,超充,深圳,新能源,汽車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