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上海越來越多的工業遺存正在變身時尚人文空間
2020-07-02 08:58:03 來源: 文匯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①②上海制皂廠改建的皂夢空間。 (楊浦區新聞辦供圖) ③1933老場坊。 記者 葉辰亮攝 制圖:李潔

    楊浦濱江新晉網紅打卡點“皂夢空間”,色彩繽紛的泡泡出現在不少人周末朋友圈的曬圖中,原來上海制皂廠升級為體驗中心,保留了97年歷史的上海制皂廠原有品牌文脈,也給濱江再添上了一抹瑰麗夢幻的顏色。

    近年來,電站輔機廠、新一棉、楊樹浦煤氣廠、楊樹浦發電廠等活化了的工業遺存銹跡褪盡,秀色顯現。工業遺存是上海重要的經濟來源和歷史的驕傲,據統計,上海列入優秀歷史建築的老廠房有50多處,隨著城市産業轉型升級,工業遺存華麗轉型,成為一處處獨具匠心的都市景觀,激發出與城市底蘊絲絲入扣的獨特魅力——既在保留歷史,也在創造未來。

    工業遺存“蝶變”,保留企業原有文化方能與大眾建立情感聯繫

    老廠房的歷史承載著不同年代人們的情感記憶。工業遺存的價值再生,不僅在于其在文化藝術改造後帶來的商業、觀光效益,更在于與身處這座城市的大眾建立起的深刻情感聯繫。那麼如何建立人們和工業遺存之間的情感聯繫?城市更新設計專家、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魏劭農表示,首先需要梳理工業遺存的文化基因,考慮文化的可持續。

    上海制皂廠升級的皂夢空間,充分尊重了大眾對工業遺存建立的情感。這個蜂花檀香皂、上海香皂、裕華硼酸浴皂的誕生地,裝滿了老一代市民的青春記憶。如今,走進皂夢空間館內,一堵鑲滿各種肥皂模型的肥皂墻、變身藝術裝置的制皂用的反應池、以圓形管道連接的館內空間都足以喚醒人們對于制皂廠的點滴記憶。廠區前方還添置了模倣制皂廠的機械以及泡泡的模樣,讓原本冰冷的工業風增添了別樣的風情。制皂廠的生産車間裏的次氯酸鈉池和生物轉盤池等空間還改造成“白七咖啡廳”,出售肥皂造型的蛋糕。

    將老廠房的記憶留存,並非上海制皂廠首創。在這之前,上海第八棉紡織廠和第十七棉紡織廠也在改建的過程中留存下了彌足珍貴的記憶。前者改建成的半島1919是上海具有時尚元素的國際創意園,影視傳媒、網遊動漫制作、藝術培訓機構、藝術家工作室、創意體驗中心等一係列文化産業項目都在這裏落地生根的同時,創意園中還保留了棉紡織廠的一些原有元素,如紡織機、傳送軌道和鐘樓等,以此記錄中國民族紡織工業發展的歷史。

    有著老建築獨有風格的第十七棉紡織廠如今改建成了上海乃至全國設施最完備、配套最齊全的專業秀場——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將紡織文化和時尚元素結合得天衣無縫。可同時容納800名觀眾觀看時裝秀的多功能秀場,可同時供300名模特、工作人員化粧候場的後臺……改建後的上海國際時尚中心成為世界頂級品牌發布的首選地,也是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上海時裝周的主場。

    楊浦濱江南段公共空間總設計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係副主任章明指出,老廠房的情感記憶和所在場所密不可分,這些老廠房將可以反映其本身特點的痕跡保留下來,傳承了企業原有文化,“楊樹浦發電廠的很多老舊設施被拆除後仍被放在改建後的廠房中發揮新的作用,例如泵坑成為照明係統的支撐物。”

    融入周邊環境的痕跡和場地肌理,方能塑造美麗街區

    一方街頭綠地、一叢精致花園、路面的拼色人行道板……漫步這樣的環境之中,總讓人感覺心曠神怡。人在公共空間的情感,和周邊環境密不可分。工業遺存改建,説到底是為城市、為市民服務,對此,章明指出,老廠房改建,需要考慮“在地性”,每一棟房子都有其存在的場所,不僅要針對工業遺址本身進行改造,還要將周邊的環境共同提升。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魏劭農也表示,工業遺存在改造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和周邊環境之間的關係。

    昔日的楊浦濱江南段,佔據了江邊40米寬100多米長地帶且已廢棄的煙草公司機修倉庫外形方方正正,帶形高窗、瓷磚貼面,不但在視覺上阻斷了城市與濱江的聯繫,也阻斷了這個區域規劃新增道路的通行。章明團隊在項目改造設計過程中,並非只聚焦倉庫本身,而是考慮到長達5.5公里的楊浦濱江整體的情況——採用削減的方式,將倉庫的體量中心掏空並設置了雙螺旋的景觀盤梯,整個雙螺旋樓梯通過清晰可讀的建構方式,形成框架體係中豎向的漫遊線索,連接五層各自向南北兩頭懸挑、伸出8米的環形遊廊,這樣一來,城市、江岸、遊人、航船、水浪、風雨、晨昏都組織到景觀體係之中。

    如今改造後的倉庫脫胎換骨成集市政基礎設施、公共綠地和公共配套服務于一體的城市濱江綜合體——綠之丘。建築中庭樓板進行了柵格網處理,梯級狀綠化平臺擁有最為充足的日照,保證各類植物茁壯成長。綠之丘在設計上通過垂直劃分道路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布置立體綠化等手段,打通了城市與濱江的阻隔,人們可以在這裏自由地穿梭和漫步。

    “工業遺址周邊環境會有很多歷史痕跡和場地肌理,和建築本身息息相關,”章明表示,老廠房的保留並非“孤立地保留”,而是和周邊環境一起再造。改建後的綠之丘不僅是“對歷史、環境和行為的回應,也是對于生態的回應”。

    新中國第一支股票的誕生地——武夷路上的上海飛樂音響公司老廠房即將變身為16000平方米的藝術文化中心。1984年在武夷路174號正式開業的飛樂音響公司委託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證券部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10000股,成為“新中國第一股”。如今,武夷路的飛樂音響公司的老廠房地塊的最新規劃圖上,飛樂老廠房結合部分新建體,將打造一座多功能文化活動空間,為周邊企業和社區開展體育、文化項目提供平臺。有專家建議,改造過程中需要將武夷路一側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以及獨特的建築風格考慮其中,在保護老建築外觀的同時向內部注入新的功能,同時將開放空間還給城市,提升城市街道界面的空間品質。(記者 汪荔誠)

    附:由廠房倉庫、貨棧碼頭改造的網紅地標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這是一家公立當代藝術博物館,總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1.5萬平方米,內部最高懸挑45米,高達165米的煙囪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標也是一個特別的展覽空間。它由原南市發電廠主廠房改造而來,見證了上海從工業到資訊時代的城市變遷,也揮別了對能源無度攫取的過去。

    ■1933老場坊:這個在英國設計師巴爾弗斯雕琢下將建築工藝與工業生産工藝完美結合的現代化宰牲場,曾經每天要宰殺500頭羊、300頭牛和100頭牛犢,生産130多噸各類品質上乘的肉食,關係著上海全市人口的肉類供應。如今,這棟充滿古羅馬巴西利卡式風格的建築早已華麗轉身為融時尚發布、創意設計、品牌定制、文化求知、創意休閒為一體的創意生活體驗中心。

    ■船廠1862:1862,這是昔日的船廠名字,也是船廠的建成之年。2005年,船廠整體搬離,其中船臺原址和最靠近黃浦江的上海船廠造機車間作為歷史遺跡留存下來。在日本設計師隈研吾的設計改造下,船廠1862最終形成一個26000平方米的時尚藝術商業中心,其中涵蓋了約16000平方米的沉浸式藝術商業空間以及800座的中型藝術劇院“1862時尚藝術中心”。華麗升級後的船廠先後舉辦多場高端、有藝術格調的活動、演出以及展覽。

+1
【糾錯】 責任編輯: 沈梅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夏日古鎮風光美
夏日古鎮風光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39182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