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昌7月27日電 題:“把科研論文寫在抗洪一線”——記東華理工大學科技防汛博士團
新華網 沈洋 王凱豐
7月以來,江西多地連降暴雨,九江、上饒、南昌等地遭受嚴重洪澇災害。面對嚴峻防汛形勢,東華理工大學地球物理與測控技術學院“科技防汛博士團”主動請纓,緊急奔赴抗洪一線。
探地雷達探測、三維電阻率成像、給圩堤做“CT”……10名博士團成員與時間賽跑,把知識用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他們把論文寫在抗洪一線,也寫下了科研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專業知識用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7月21日,淩晨1點,九江彭澤縣芙蓉河內堤,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役”正在打響。
上百個金屬電極被打入堤壩土體內,將電纜接頭與三臺黃匣子連接……面對突發管涌險情,東華理工大學科技防汛博士團緊急趕赴現場排查處理。
4處大型蟻穴!21處小型蟻穴!
借助科技手段,博士團幫助搶險人員快速查明原因,鎖定險工險段,為及時有效處置險情爭取了寶貴時間。
圖為東華理工大學博士團正在九江彭澤縣芙蓉河內堤熬夜奮戰。 新華網發
連日來,芙蓉河內堤連續出現泡泉、管涌等險情,由于找不到漏點,一線人員只能被動應戰,哪裏出問題堵哪裏。
“通過DSDT-1型雙分布式三維電阻率成像係統‘透視’壩體結構,能夠快速判斷堤壩是否存在空洞、裂縫、土層結合松散、管涌、滲流等隱患,讓抗洪搶險人員能精準施策。”博士團成員陳輝介紹。
“整個過程如同為堤壩進行了一次全方位CT檢查。”東華理工大學地球物理與測控技術學院院長、科技防汛博士團團長鄧居智説,看到多地災情嚴重,我們非常著急,我們有技術,這正是我們給江西做貢獻的時候。
“作為科研工作者,能夠把學到的微薄知識用到最危急的時刻,用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我覺得特別自豪和驕傲!” 博士團成員麻昌英説。
防汛一線彰顯科研人員家國情懷
“大壩安全了!謝謝你!”
淩晨3點,當得知彭澤縣芙蓉河內堤的險情成功堵住後,麻昌英興奮地給女友發了條資訊。
7月20日是麻昌英和女友相識兩周年紀念日,當收到前往彭澤的緊急任務時,麻昌英和女友正準備前往民政局登記結婚。
“你去吧!婚等你回來再結!”
一邊是抗洪搶險,一邊是領證結婚……女友的理解與支援令麻昌英備受感動。
圖為東華理工大學博士團成員在九江彭澤縣芙蓉河內堤合影。 新華網發
“雷達數據結果咋樣了?”“有三維電阻率分成圖嗎?”“反演圖上最好標注分層解釋”……每到深夜淩晨時分,博士團的工作群裏便開始熱鬧起來。
“白天忙著在堤壩上採集數據,晚上回到住處才有時間分析處理報告。”博士團成員秦臻説,險情當前,為第一時間出結果,大家們都熬夜加班至淩晨,第二天一早又繼續出發採集數據,只能趁趕路間隙在車上打個盹。
“我們多抓緊一點,抗洪官兵就少辛苦一點,受災群眾就能早日返回家園。”沒有一個人談條件,沒有一個人有怨言。作為和地球打交道的專業,博士團成員深知,文章不只是寫在紙上,更是寫在大地上。
20多年來,鄧居智團隊潛心工程地質探測研究,相關科技成果已在煤礦安全隱患檢測、地下空洞探測、城市地下空間探測及考古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為江西服務,為防汛助力,是紅土地高校應盡的責任擔當。我們將繼續組織專家組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提供具有東華理工特色的科技支撐。”東華理工大學校長孫佔學説。
一次抗洪實踐勝過百次空洞説教
在學校裏,他們是博士;在堤壩上,他們變身“”戰士”。
面對蚊蟲叮咬、烈日暴曬、泥水汗水交織的工作環境,博士團成員們沒有退縮。
——“小夥子,你們為什麼要這麼拼命?不要把自己身體搞垮了,十年後會後悔的!”
——“我現在不會後悔,十年後也不會後悔。現在雖然辛苦一點,但是能早一點拿出結果把隱患點找出來,讓人民子弟兵少受一點累,為什麼要後悔呢?”
當附近群眾忍不住發出善意提醒時,博士們樸實話語中流露出不計個人得失的家國情懷,令人動容。
圖為東華理工大學博士團成員的曬傷印記。 新華網 王凱豐 攝
“十年以後,我可以和孩子講故事,説那是爸爸當年做過最有意義的事情。”每每説起這一幕,博士團成員周聰的臉上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我是班主任,學生看到老師抗洪的工作場景,我覺得這比告訴他們説學有所長、學有所用更有用,一次抗洪實踐勝過百次空洞説教。”周聰説。
“此次抗洪經歷不乏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是鮮活生動的思政教材。”東華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柳和生説,作為中國核工業第一所高等院校,東華理工人秉承“敦本務實、崇義奉公”校訓,時刻準備著在黨和人民急需的時候挺身而出。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