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3/ 05 14:43:15
來源:南方日報

東莞:“犇”向新征程 打造廣東高品質發展名片

字體:

  東莞市貌。孫俊傑 攝

  東莞工廠自動化生産線。孫俊傑 攝

  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突破1萬家、躍升至全國第二;R&D投入強度提升至3.06%,達到發達國家水準;連續四年入圍新一線城市……

  “十三五”期間,以制造業立市的東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雙區”驅動機遇,綜合實力實現重大進步,創新驅動獲得重大突破,城市品質內涵得到重大提升,全面小康贏得重大勝利。放眼莞邑大地,令人振奮的新氣象、新格局形成的背後,是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不斷向深向好的態勢。

  接力奮鬥,砥礪前行。步入“十四五”,東莞將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把先進制造業作為城市的根與魂,把培育新動能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優化城市品質,推動“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再上新臺階,打造廣東高品質發展名片,努力當好廣東地級市高品質發展的領頭羊。

  1 現代制造業體係不斷完善

  “制造大市”向“制造強市”提升

  在伶仃洋上,橫亙著港珠澳大橋這條蜿蜒的鋼鐵巨龍飛架,它被公認為“當今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工程”。“超級工程”的背後,有不少東莞制造的身影,其中港珠澳大橋東西兩座人工島的室內瓷磚來自于廣東唯美陶瓷有限公司旗下的馬可波羅瓷磚品牌。

  “不僅是港珠澳大橋,馬可波羅瓷磚還曾參與建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上海世博園等‘大國工程’和地標建築。”唯美集團董事長黃建平説,為了讓産品精益求精,企業斥巨資投入自動化改造、綠色智造,在行業內率先全面使用天然氣作為燒成能源,集中優勢力量造精品,工廠基本實現自動化。

  馬可波羅瓷磚暢銷全球,折射出東莞邁向高品質發展的良好態勢。近年來,東莞始終把制造業作為東莞的立市之本和核心競爭力,建立起涵蓋24個行業大類、6萬多種産品的制造業體係,並形成五大支柱産業和四大特色産業的産業結構,為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現代産業體係奠定了基礎。

  如今東莞的現代産業體係閃爍著耀人的光芒:遙望藍空,來自東莞市沃德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的關鍵零配件讓飛機在萬尺高空中安然翱翔;迎著海風,由東莞市南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廣東首艘LNG油氣合一加注躉船“珠港西江能源01號”駛向大海;放眼陸地,華為、OPPO、vivo三大品牌的莞造手機貨通全球,一部智能手機裏面95%的零部件都可以在東莞“一小時通勤圈”內迅速配齊……

  從上天到下海,如今的東莞正上演一場現代化産業體係的深層變革。截至2020年底,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分別佔東莞規上工業增加值的50.9%、37.9%,成為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引領東莞從“制造大市”向“制造強市”轉變。

  東莞深刻地認識到,制造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關鍵核心技術被“卡脖子”、支柱産業單一且持續承壓、新舊動能轉換膠著等諸多困難。2021年新春伊始,市政府發布“一號文”,提出將“打造新動能”納入政府硬性考核,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積體電路和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到“十四五”收官之年,東莞將形成“萬、千、百”億級産業梯隊發展格局,構建起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化産業新體係,為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澎湃的新動能。

  以高品質發展為主線,牽住新動能培育這個“牛鼻子”,東莞向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灣區創新高地、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國先進制造之都勇毅進發。

  2 城市品質內涵不斷提升

  “世界工廠”向“灣區都市”蝶變

  剛剛過去的牛年元宵節,草長平湖白鷺飛、火樹銀花不夜天的景致,使濱海灣新區交椅灣成為東莞人打卡的新熱點。昔日,這裏曾是一片荒蕪的灘涂地,短短三年內卻演變為“山海相通、城綠相融”的新城。僅去年一年,新區就吸引了OPPO、vivo、華僑城等一批知名企業的項目落戶,協議投資額達到278億元。

  這是東莞城市品質提升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東莞確立了“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的戰略任務和價值追求,堅持以城市品質提升引領經濟社會綜合轉型,城市面貌、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大幅提升,一座宜居宜業宜創新之城加速“蝶變”。

  2018年開始,一場前所未有的“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在全市深入實施,按照市級層面適度強化中心城區、鎮級層面大力建設魅力小城、村級層面打造美麗幸福村居的“市、鎮、村”三個層級邏輯,全市共實施了550個項目,32個魅力小城示范街道、10個示范片區項目的建設,城市品質全域提升的格局形成。

  在中心城區,市民服務中心、三江六岸濱水岸線示范段、黃旗南麓文體帶綠道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落地實施。特別是中心城區燈光夜景、東莞大道“十裏迎賓帶”等景觀工程,全面完工後,市民們“白天賞風光,夜晚看燈光”,紛紛點讚東莞“越來越有大都市的范兒”。

  在樹木蔥郁、湖光瀲艷的松山湖,一批批新建成的商業生活配套讓科技園區有了煙火氣,吸引了大量高層次人才定居于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是與東莞交流合作最為密切的院士之一,他每年有一半時間在北京,另一半時間則在松山湖工作生活。來到東莞近10年,目睹松山湖近年來日新月異的變化,他説自己已經適應和喜歡上這裏。

  風吹稻浪,滿目金黃,空氣裏都彌漫著稻米的香氣……去年秋冬季,茶山鎮詩情畫意的上元稻田公園成為又一網紅景點,刷屏東莞人的朋友圈。該公園的“前身”其實是一片雜亂無章的菜地,上元村對農田進行回收,拆除窩棚,完善道路、停車場、棧道、公廁等設施配套,打造了佔地共250畝,集生態保護、休閒觀光、科普教育于一體的稻田公園。

  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東莞以創建農村人居環境示范市為契機,有序推進魅力小城、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美麗幸福村居特色連片示范區、特色精品示范村、優質生活圈建設,目前全市65%以上村(社區)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

  好環境帶來好發展。越來越多人“用腳投票”選擇到東莞工作、生活。由百度地圖慧眼聯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機構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顯示,東莞的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數超過北京、上海,位居全國第三,僅次于深圳、廣州。在青年人口吸引力方面,東莞同樣位居全國第三。剛剛過去的“十三五”期間,東莞全市每年人口凈流入保持在10萬人以上,5年增加戶籍人口達69萬人。

  邁入“十四五”新階段,東莞城市品質提升的重點從“有沒有”轉向“優不優”。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表示,東莞將繼續堅持把城市品質提升作為基礎工程來抓,加快建設面向未來、更具活力的大灣區高品質現代化都市。

  3 高水準開放邁上新臺階

  “外向經濟”向“雙向發力”轉變

  2月26日,一聲汽笛長鳴,載著“東莞制造”優質工業品、電子設備及衣帽服飾的X8426次列車從廣鐵集團廣州貨運中心石龍站緩緩開出,16天後將到達俄羅斯沃爾西諾站。

  這是今年粵港澳大灣區開出的第50趟中歐班列,累計運送民生和産業鏈物資逾2.8萬噸,開行數量比去年增加了6倍。去年,虎門港綜保區正式封關運作、石龍站點開行了華南地區首班運郵專列、常平中歐班列成功首發……

  伴隨列車轟鳴的,是東莞企業産能恢復、訂單增長的喜人態勢,外貿發展更穩了。2020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3萬億元,外貿綜合競爭力穩居全國前列。

  作為全國外貿依存度最高的城市,東莞去年受疫情影響嚴重。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踐中,東莞通過打造新動能、培育新市場、激發新需求、構建新通道等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新舉措,不但穩住了外貿基本盤,而且在“破”與“立”中,推動外貿在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在第十二屆加博會上,我們與相關企業達成了2000萬元的成交意向。”東莞市海新金屬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高端廚房設備生産的企業,産品主要用于出口,參與展會的收獲讓企業負責人驚喜不已。

  作為全國唯一以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去年12月17日—20日舉行的第十二屆加博會吸引了參展企業1193家,展位2611個,同時增設出口轉內銷産品展、醫療防護設備及用品展、港資企業專區及主賓省(市)展示區,幫助企業克服新冠疫情影響,開拓內銷新市場。

  推動企業轉型線上也是東莞幫助企業“保訂單、穩市場”的重要舉措。東莞整合了各電商平臺資源和力量,借助“電商+直播”新模式,支援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去年,東莞累計舉辦各類電商直播帶貨活動超過600場,企業參與超過3000家,推動線上線下成交約17.9億元,其中線上成交約6.6億元。

  東莞外資企業融入國內大迴圈的步伐不斷加快。2020年全年外資企業內銷額將近5000億元,同比增長3.2%,佔內外銷比重已經超過1/3,達到37%。

  去年11月,“東莞市全面提升服務企業水準,有效穩住外貿基本盤”的典型經驗做法受到了國務院的通報表揚,成為全省入選的三個城市之一。

  梁維東表示,邁入“十四五”,東莞將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毫不放松鞏固提升對外開放優勢,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管理“兩篇文章”,加快打造連結國內國際雙迴圈的現代化樞紐城市。

  一方面將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開拓國內市場,聚焦融入國內大迴圈,以促內銷、拉投資、提消費、暢流通為重點,充分激發內需潛力;另一方面,毫不放松鞏固提升對外開放優勢,圍繞高水準對外開放,以為外資外貿發展賦能升級為抓手,加快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

  4 民生小康福祉成色更足

  守好“民生底線”創造“品質生活”

  “陳婆婆,午飯到啦……”同往常一樣,上午11時15分,家住中堂鎮的陳妹婆婆家響起了熟悉的敲門聲。一份由配餐員送到府的愛心飯,準時到達。

  一碗“愛心飯”,體現的是“老有所養”願景的實現。如今,這樣營養豐富的飯菜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東莞老人的飯桌上。東莞全面推進養老服務工作高品質發展,“大配餐”試點正是其中一個縮影。

  發展為民,發展惠民。近年來,東莞不斷加大民生領域的財政投入,從一件件實事入手打造高品質民生。去年以來,圍繞群眾最關心的交通出行和教育、醫療等問題,東莞開展了品質交通和教育擴容提質兩個千日攻堅、高水準醫療體係建設等一係列城市治理行動,兜實兜牢民生保障底線,大力提升城市居住生活環境。“十三五”時期,東莞每年在民生方面的財政支出佔比均超過七成。

  在今年的東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東莞提出要繼續著力解決好群眾最為關心的“五個位”,即學位、停車位、病床位、養老床位、就業崗位問題。

  “招生人數一年級284名,六年級245名,還有部分插班生名單開學後公布,可以説招生學位爆滿。”在剛過去的這個學期,東莞松山湖橫瀝實驗學校迎來了辦學一周年。和一年前相比,周邊家長送學生來校就讀意願變得更強烈,咨詢入學要求的電話絡繹不絕。作為東莞第一個建成的教育“千日攻堅”項目,學校的變化得到了家長的認可。

  2020年,全市完工新改擴建學校32所,增加學位約3.7萬個。到2025年,全市力爭新改擴建公辦中小學236所,增加學位34.78萬個。同時,提質與擴容並舉,通過爭創省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實施“莞邑良師”工程等舉措,東莞將“努力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

  在交通方面,東莞積極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提出2022年新建各類道路150公里以上,各類軌道交通通車裏程300公里以上,進一步強化與廣深的對接。同時,力爭到2022年新增各類停車位18萬個以上,新增或改造慢行係統300公里以上,劃定公交專用道不少于100公里。

  在醫療方面,東莞將加快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係和構建高水準的醫院體係,推動籌建東莞市公共衛生醫學中心,推進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創建高水準醫院和5所區域中心醫院建設。

  通過構建高品質生活服務體係,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質,東莞正不斷贏得新一輪區域發展競爭的新優勢,為經濟社會的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線走訪

  松山湖科學城高光背後的

  東莞創新體係之變

  中國散裂中子源首臺合作譜儀成功出束,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綜合實驗樓封頂,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成功研制國際先進水準超導單晶薄膜制備設備……近期,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建設進一步提速,接連不斷的”大動作“引發各界關注。

  2020年7月,松山湖科學城被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范圍,成為國家科技戰略布局中的“國家隊”。建園20年間,松山湖從産業園到高新區再到科學城,一路闖關升級,也見證著東莞發展內核的的深刻變遷。

  如今,東莞正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松山湖科學城建設,積極攜手中科院等一流創新資源,構建起“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全鏈條創新體係,開啟高品質發展新征程。

  全鏈條創新體係培育發展新動能

  近日,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産業基地在孵企業廣東逸動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B輪融資,規模過億元。

  逸動科技的主要産品為電動船外機、水下機器人等,多個全球首創的創新産品深受海外用戶喜愛,合作商及代理商遍布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眾多傳統産業受到衝擊,逸動科技卻在逆勢中成長,海外市場實現了60%的營收增長。

  一進一退之間,體現出東莞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所帶來的強大經濟韌性和巨大發展潛能。

  過去一年,在松山湖科學城,粵港澳院士峰會成功舉辦,華為開發者大會舉世矚目,國産硼中子俘獲治療裝置驚喜問世……一個個“高光時刻”背後,是松山湖科學城“一流的裝置、一流的平臺、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企業、一流的環境”所構建起的堅實創新基礎。

  “國之重器”中國散裂中子源,自2018年在東莞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已服務全球用戶,完成數百項原創性課題研究,涉及諸多科技前沿領域,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新之源”。

  如今,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光源預研、先進阿秒鐳射等一批重大項目也正在加快向松山湖科學城布局,一個世界級的大科學裝置矩陣在巍峨山下顯現雛形。

  另一方面,以國家實驗室為目標高標準建設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揭牌兩年多來,已經引進各類科研人員近800人,其中包括10位兩院院士。高水準人才隊伍帶來高水準成果涌現,汪衛華院士團隊研究成果“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研制出高溫塊體金屬玻璃”,還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傳統制造業強市擁抱發展新邏輯

  圍繞大裝置、大平臺,一大批新型研發機構、交叉科研平臺紛紛布局,大灣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等高校也落地建設。

  另一方面,東莞電子資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蓬勃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創新能力突出的龍頭企業與新銳企業。

  截至目前,東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突破1萬家,集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6381家,數量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其中,先進制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0.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達到43.3%,R&D投入甚至達到發達國家水準。

  此外,有超過50位院士常年在東莞開展科研活動,全市引進國家高層次人才60名、省創新科研團隊38個,引進數量居全省地級市第一。

  數字背後,體現著這座傳統制造業強市新的發展邏輯與底氣。

  以松山湖科學城為平臺載體,東莞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已經積蓄起強勁動力。依托全鏈條創新體係,以創新鏈帶動産業鏈、人才鏈不斷完善,一座灣區創新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數讀

  ●2020年,東莞全市地區生産總值9650.2億元,年均增長6.5%,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超過11萬元,達到高收入經濟體水準。

  ●全市外貿進出口超1.3萬億元,穩居全國第五。

  ●全市市場主體超過134萬戶,是2015年的1.8倍,佔全國總量1%。高新技術企業總數6381家,是2015年的6.5倍。

  ●R&D投入強度從2.36%提至3.06%,達到發達國家水準。國家級孵化器、省級工程中心、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分別是2015年的2.9倍、3.5倍、1.5倍。

  ●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突破1萬家,比2015年翻一番,躍升至全國第二,總産值突破2萬億元。

  ●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分別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50.9%、37.9%。

  ●全國百強鎮由12個增至15個,村組兩級總資産、經營性純收入分別增長42%和66.8%。

  撰文:郭文君 歐雅琴 葉永茵 陳啟亮

【糾錯】 【責任編輯:李俊豪 】
閱讀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68112716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