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3/ 05 11:58:38
來源:新華網

八閩非遺紀行丨福州南後街花燈:“燈王”的失落與守望

字體:

  新華網福州3月5日電(劉豐 蔣巧玲 陳醉)“我們老家在福州市南後街,那條街從來就是燈市。燈節之前,就已是‘花市燈如晝’了,燈月交輝,街上的人流徹夜不絕。”這是作家冰心筆下的福州南後街燈市。南後街的花燈始于宋,盛于明清,是老福州人的春節記憶。但這十幾年,南後街燈市逐漸沉寂。

  年逾七旬的鄭祥霖出生于一個花燈世家,8歲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制作花燈,至今已60多年,他是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福州南後街花燈制作工藝傳承人。見證了南後街花燈的興盛與落寞,鄭祥霖有失落、有無奈,但一直在堅守。

  對于自己的手藝,鄭祥霖很自信。將竹子劈成堅韌輕薄的竹篾,塑性、扎骨架、裱糊、裝飾,每一個步驟看似簡單,卻很精細。制作過程沒有圖紙,全憑手藝人的經驗和技術。2007年,鄭祥霖以一盞“三花走馬”燈在元宵燈會上一舉奪魁,當選“燈王”。

  鄭祥霖説,在福州話中,“燈”與“丁”諧音,正月送花燈是福州的傳統習俗,寄托添丁生子的祝福。元宵節前,福州人要給出嫁的女兒送花燈,送燈也很有講究,每年送的花燈都有不同的“燈語”。

  在鄭祥霖的記憶中,鼎盛時期的南後街燈市,元宵節前整條街上有幾萬盞燈在售賣。“狀元騎馬”燈、“觀音送子”燈、橘燈、蓮花燈等,是必做的造型。光是他們一家,一年就要做一萬多盞花燈,基本是從中秋節後就要開始忙。但這些年,送花燈的人越來越少,做花燈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燈市沒了,家裏的客廳就成了鄭祥霖的工作室和店鋪。鄭祥霖説,小花燈沒有市場,這十幾年,他已經很少做了,每年主要接一些龍燈的訂單。今年春節前四五條龍燈訂單都交付了,耗時近半年,之後他就閒下來了。

  如今,鄭祥霖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花燈的傳承上。這幾年,鄭祥霖帶著花燈這項非遺技藝走進校園,在福州鼓樓區第五中心小學擔任花燈老師,每個星期給孩子們上一節花燈課。雖然不是真正的“帶徒弟”,但鄭祥霖很知足,“讓這些孩子知道,福州有花燈這項傳統技藝,還有送花燈的這個習俗,讓他們知道制作花燈並不難,這就夠了。”

  更讓他欣慰的是,兒子雖然沒有以制作花燈為業,但也學會了這門技藝。“我和他説,多掌握一門手藝,總是好的,萬一哪天花燈又興盛了呢?”

【糾錯】 【責任編輯:連雨欣 】
閱讀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17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