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的神話中,與月亮相關的神多為女神;
文學藝術作品中,月亮常常是女性的化身;
而在以“嫦娥”命名的我國探月工程中,也有許多女科技工作者貢獻著她們的智慧……
在中國航太界,有這樣一位敢想敢幹、善作善成的“嫦娥”——
30多年來,她幾乎全身心投入到了中國航太事業。從載人航太,到探月工程,再到火星探測,她的每一次跨越,都是中國航太發展的生動見證。
她是張玉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科技委常委、我國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係統副總指揮、“天問一號”探測器副總指揮。
玉兔一號月球車于2013年12月15日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在月球表面的巡視勘察工作。然而,2014年初,玉兔一號月球車在行進時被石塊磕傷,行程終止在了114.8米。
那是中國航太第一次觸及月面,雖然工程目標圓滿完成,但玉兔一號為什麼走不遠?張玉花和團隊成員,一遍又一遍分析原因、檢查失誤。短短幾天,她就急得滿嘴生泡,嗓子一下子全啞了。
憋著一口氣,張玉花下決心要讓玉兔二號走得更遠。她帶領團隊優化設計,專門從吉林運來火山灰模擬月壤,當月球車走在火山灰上,整個試驗場都彌漫著灰塵,吸入體內或粘在皮膚上會造成刺激。為避免揚起灰塵,夏天試驗場不能開空調,室內溫度達到40多攝氏度。張玉花和試驗人員只能戴著口罩,穿著雨衣、雨鞋,大汗淋漓地做試驗。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成功發射升空;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預選區著陸,玉兔二號完成與嫦娥四號著陸器的分離,駛抵月球背面,首次實現了在月球背面著陸。
如今,正在月球背面執行任務的玉兔二號不負眾望,一切正常。截至2021年1月20日,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分別完成第26月晝工作,已在月面工作749個地球日,累計行駛裏程628.47米。
“人類不會永遠躺在地球的搖籃裏,為了自己的求知欲、為了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我們將會走得更遠,到別的行星,甚至到別的恒星係。”張玉花説,“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跑,總會逐漸接近自己的夢想,實現一個無悔的人生,幸福是‘奔’出來的!”
埋首方寸間
他卻胸懷大志
從0到1的突破
他將如何書寫?
敬請期待 下一期
《幸福看這裏|幸福是_出來的》
策劃:蔡志堅、陶冶
記者:張建松、丁汀、袁全
配音:倪曉南、常君麗
文字編輯:冷彥彥
圖片編輯:羅曉光
視頻編導:陳夢
海報包裝:杲均豐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