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構建農産品産銷新格局
2019-08-05 08:54:13 來源: 經濟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一些品類水果早採早摘的根本原因是産銷脫節,其背後是小生産、大市場的傳統農業生産方式,這也凸顯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要發力新品種培育,注重品種和熟期配套,在生産方式上做文章,還要發力全産業鏈條,注重“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在流通方式上做文章。

  近日,有媒體報道個別地區出現獼猴桃提前近兩個月早採早摘現象,引發業內關注。筆者認為,早採早摘現象反映了供給品質不高、産銷關係不暢問題。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由農業大國到農業強國,構建農産品産銷新格局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兒,目前正處在一個關鍵節點上。

  水果是最早實現市場化的兩大類農産品之一。我國水果總産量連續20多年世界第一,每人平均佔有量131公斤,比世界平均水準高34公斤,徹底解決了吃水果難的問題。不過,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水果的需求逐漸向品質生活型升級,更關注水果的多樣性和營養價值。但是,水果本身易腐爛,舊動能下的水果供給與新需求下的水果流通出現了矛盾。

  應當看到,絕對意義上的完熟採摘還很難做到,有時候也沒有必要。水果成熟期分為可採期和完熟期。水果採摘後大多要經過運銷、貯藏才能到達消費者手裏,通常都在可採期採收。一般來説,這已能夠滿足絕大多數消費需求。業內詬病的早採早摘,是超前于可採期的採收。此種現象每年都零星發生,原因或是擔心後期價格下跌,或是為了搶佔空檔期。可是,不少水果風味形成的關鍵期在後期,過于早採對其品質的傷害是致命的。以獼猴桃為例,國際通行的成熟期指標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佔比,新西蘭規定為6.2%以上。在我國,很多時候是收購商説了算,其標準是不看品質看外觀。

  可見,早採早摘的根本原因是産銷脫節,其背後是小生産、大市場的傳統農業生産方式,這也凸顯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總體看,我國水果産業已經處于供需平衡、略有過剩的狀態。在保數量基礎上,追求生産端的高品質和流通端的高效率,應該是我國水果産業供給側改革的目標。要從數量導向轉向品質導向,重點在生産的新品種和流通的新方式上做文章。

  要發力新品種培育,注重品種和熟期配套,在生産方式上做文章。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不少人曾擔心美國新奇士橙會衝擊國內柑橘産業。當時,我國柑橘品種同質化、熟期單一的問題突出。經過科學家這些年的努力,我國已實現了不同産區周年供應,協調了空間匹配性、時間繼起性和品種替代性。在20年前,柑橘特別是臍橙類水果對主産地以外的消費者來説,還是奢侈品。如今,醜橘、耙耙柑等新品種層出不窮。柑橘不僅種植面積居全國水果之首,而且在國際競爭中居于優勢地位。

  要發力全産業鏈條,注重“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在流通方式上做文章。造成早採早摘的原因,在于商品化預處理和採後保鮮貯藏不過關。不同于其他國家,我國主産區和主銷區高度分離,長距離運銷不可避免。在目前的産業鏈中,貯藏仍以土法貯藏為主,流通仍以多級批發為主,冷鏈物流體係不完善,依然是“披頭散發”地賣,無法實現優質優價。因此,要加強田頭初級市場建設,推廣商品化處理和冷鏈物流,發展産地直採直供、農社對接、生鮮電商等新業態,加快電子結算等新交易方式應用。(喬金亮)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俄羅斯姑娘列娜的中國生活
俄羅斯姑娘列娜的中國生活
古格夕照
古格夕照
晨曦中的“帳篷城”
晨曦中的“帳篷城”
建國家濕地公園 保一湖清水進京
建國家濕地公園 保一湖清水進京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483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