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翻新屏”冒充“原廠屏”:還敢在&&上修手機嗎?
2019-07-30 09:48:11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與其説一些&&是做正經的手機維修業務,倒不如説是打着維修的名義搞“配件倒賣”。

  一台iPhoneX的屏幕,維修費用400元,而客戶舊屏幕在市場上再賣700元,一單利潤就能超1000元——看了新京報的報道,才知道原來“修手機”比“賣手機”利潤高多了。

  新京報記者近日臥底國內兩家手機O2O維修&&“閃修俠”和“極客修”,以“維修工程師助手”的身份暗訪調查,發現“一拆一裝”背後存在諸多套路。

  套路一:“素人變專家”,沒有任何維修經驗的人培訓10天,就能做上門維修的工程師。套路二:“狸貓換太子”,以“原廠品質”的名義給客戶換低價組裝件、翻新件。套路三:“小病大手術”,一些工程師在維修過程中,故意誇大配件問題,過度維修。套路四:“二手成全新”,替換下來仍完好的原廠配件,被以“原廠件”的名義賣給新客戶。

  真可謂“不下水不知水深淺”,看起來簡簡單單的手機維修,竟然藏着這麼多“生錢之道”。與其説一些&&是做正經的維修業務,倒不如説是打着維修的名義搞“配件倒賣”。

  維修&&和維修師傅們,指着這些套路賺錢,服務質量自然也難以保證,以至於換上翻新配件的消費者們在維修後頻繁出現閃屏、漏光、失靈等問題,不得不一遍遍返修,直到耐心耗完,直接換新。

  有信息不對稱的地方,就免不了有人想方設法地收消費者的“信息稅”。尤其是手機、電腦這些智能産品,內部設計越來越複雜、信息鴻溝越拉越大,一塊屏幕是原裝、原廠還是翻新、組裝,普通人很難分辨。這意味着絕大多數消費者遇到問題只能求助於專業機構,被動接受對方給出的方案。

  從新聞報道來看,一些維修&&背後還有龐大的手機配件回收、翻新産業的支撐。把用戶拆下來的配件翻新再賣給新用戶,兩頭收費、一本萬利。

  平心而論,一些配件若仍有使用價值,對其回收再利用未嘗不可,但整個流程應該在透明、合理的市場環境中進行,價格要與價值相匹配,不能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話術誤導消費者。

  説白了,對一些O2O維修&&來説,消費場景雖發生在線上,但其本質仍不過是“小作坊”,充滿了混亂和狡黠。這種荒蠻與手機維修的百億市場顯然不相適應,也不該是主流,但遺憾的是,目前消費者知道得太少、選擇也太少。

  而手機維修行業要走出混亂,一方面要靠“投訴-監管-修正”的外部力量,通過制定行業規範、加強亂象治理和處罰,將其拉入正軌;另一方面,還是要靠市場的進一步敞開和發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信息中介作用,讓配件來源可溯、人員資質可查、維修過程可監督,用透明的信息搭建消費者和服務者之間的信任橋梁——倘若市場還未長大就已變形,消費者和參與者都將是輸家。(思凝 媒體人)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合肥:戲水享清涼
合肥:戲水享清涼
高溫下的勞動者
高溫下的勞動者
上海:博物館奇妙“夜”
上海:博物館奇妙“夜”
大熊貓過生日
大熊貓過生日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481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