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氣象服務直通田間地頭 助力農業豐産豐收
2020-09-22 14:01:5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22日電 題: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氣象服務直通田間地頭 助力農業豐産豐收

  新華社記者趙澤輝、王雪冰

  氣象防災減災對于當地生産生活十分重要,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把自動化氣象服務站建在田間地頭,建立了覆蓋全市、針對性強的氣象服務體係。

  巴彥淖爾市磴口縣2019年葡萄種植面積為1.5萬畝,共有19家葡萄種植企業,諾民葡萄種植基地去年共産125噸葡萄,産值約為998萬元。規模化種植易受霜凍、冰雹、大風等氣象災害侵襲。今年3月15日至5月1日之間,葡萄種植基地發生過3次晚霜。“那時候葡萄剛出芽,氣象局老早就給我們預警,讓我們採取預防措施。”諾民葡萄種植基地總工程師張亞鋒説,他們在淩晨2點到6點採取保溫措施,葡萄未受損失。

  巴彥淖爾市災害天氣預警準確率逐年提高,2019年達78.35%。氣象部門建立數字化防災減災應急指揮中心和預警資訊發布中心,氣象預警資訊通過手機短信、微信、大喇叭等方式傳遞給每一個嘎查村和城市社區。杭錦後旗建設的農牧業綜合服務與應急減災綜合服務平臺,可以在一張高清地圖上展示氣象觀測數據、救援隊伍、防雹炮點分布等資訊,方便應急指揮。

  巴彥淖爾市年降雹日數21天左右,成災降雹日數9天左右。目前,巴彥淖爾市使用冰雹識別能力強的雙偏振雷達,利用自主研發的冰雹監測預報係統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係統,指揮全市86個防雹炮點進行作業。巴彥淖爾市通過對防雹炮點進行標準化改造,建立了高效的作業流程。狼山農場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負責人李軍説:“有老鄉和我説,明明聽説有冰雹,但是沒見著。我聽了以後暗自高興,覺得我的工作有意義。”

  入冬時,為了幫助葡萄樹抵禦嚴寒,工人們需要把藤蔓埋到土裏,但土堆多厚,以往都靠經驗判斷。磴口縣氣象局在葡萄園建設了農田小氣候自動站和人工觀測地溫站,通過研究近5年地溫最低溫度及凍土深度,結合葡萄樹耐受的最低溫度,提出對應的埋深厚度,為葡萄樹蓋上合適“棉被”。

  在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內蒙古鮮農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設施大棚裏,一排排茄子過著安逸的日子。農田小氣候儀和大棚保溫被以及風口電機聯動,實現棚內溫度低時自動蓋簾保溫、濕度高時自動開口通風。“以往起簾靠經驗,農田小氣候儀的數據監測讓農業生産從感性變得理性,氣象服務讓農業生産越來越精準化。”內蒙古鮮農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崔敏説。

  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開發了智慧農業手機App,發布氣象專家和農業專家針對不同時期農牧業生産提出的注意事項和種植知識,目前巴彥淖爾市90%以上的種植大戶都在使用。巴彥淖爾市氣象局辦公室主任白傑説:“我們通過直通式的氣象服務,推送災害預警,精準指導農業生産,助推農民豐産豐收。”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宙超
載入更多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月亮山梯田搶秋收
月亮山梯田搶秋收
秋日黃河美
秋日黃河美
綠色墨脫
綠色墨脫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61126525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