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抗疫情戰颱風 産糧大省黑龍江端牢“中國飯碗”
2020-09-21 15:45:2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9月21日電 題:抗疫情戰颱風 産糧大省黑龍江端牢“中國飯碗”

  新華社記者王建、何山

  産糧大省黑龍江,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高品質抓好農業生産,面對颱風“三連擊”,全力抗災自救保豐收。盡管當地部分地塊農作物出現倒伏,但前期氣候條件好,農作物長勢好,颱風來臨時各類農作物已進入成熟期,對産量影響有限。“中華大糧倉”豐收在望,端牢“中國飯碗”。

  抓好生産奠基礎

  望著沉甸甸的稻穗,黑龍江省樺川縣玉成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德山滿懷喜悅,再過幾天就開鐮收割。“今年的豐收,來得太不容易了。”

  “往年春節過後農資就到位了,因為疫情道路封閉,運輸受阻,到3月份農資還沒著落,眼瞅著要誤農時,整宿都睡不著覺。”趙德山説。

  後來當地及時開辟綠色通道,農業部門搭建線上農資購買平臺。春耕之前,玉成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資全部到位,加上採用大馬力、先進的大型農機作業,農作物都播種在了豐産期。

  黑龍江省七星農場第三管理區種植戶宋吉林今年種了300畝水稻,受疫情影響,春耕時期遭遇雇工難、雇工貴。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宋吉林今年嘗了“鮮”。“裝有衛星導航係統的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幫了大忙,提高作業效率,一點也沒耽誤春耕生産。”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春耕時期,黑龍江省近500萬臺(套)水旱田農業機具全部投入春耕生産,同時組織各類生産經營主體嚴把農時和作業標準,全面加強田間管理。加上七八月份陽光、溫度、水分適宜,有力促進了農作物生長發育,作物長勢好,為豐收打下基礎。

  抗災自救保豐收

  8月底以來,東北遭遇颱風“三連擊”,歷史罕見。尤其是9月3日至4日,第9號颱風“美莎克”影響范圍廣、風雨強度大,造成部分地塊農作物倒伏,讓不少農民揪著心。

  颱風過後,黑龍江省富錦市東北水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春及時組織社員排水。“以前雨水一大就排不出去,動不動就成澇災,現在基礎設施跟上了,田成方、渠相通,對抗災保豐收管大用了,倒伏並不嚴重。”劉春説。

  劉春經營的地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得益于近幾年黑龍江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去年底,黑龍江省累計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8548萬畝,今年將再建設843萬畝高標準農田,讓中低産田實現高産穩産。

  為應對颱風不利影響,黑龍江省勤得利農場第五管理區種植戶馬永明積極組織力量搶收。近日,在他的水稻地裏,7臺收割機、4臺接粒車對他種植的150多畝水稻進行了直收作業。

  災情出現後,黑龍江省各相關部門和種糧農民迅速行動,抗災自救,努力降低災害損失。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組成10個工作指導組,省市縣鄉四級農業部門成立1000多個專家指導組,第一時間深入基層,指導各地開展抗災救災。

  部分農作物倒伏,增加了收獲難度。9月17日,黑龍江省下撥資金1.7億元,對受災地區玉米和水稻收獲機械改裝予以全額補助,支援受災地區抗災減災,努力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推動農業奪取豐收。

  豐收在望促增收

  在今年農民豐收節評選活動中,36歲的屈耀明被評選為黑龍江省“水稻生産大王”。今年屈耀明帶領合作社的農民種植了3萬畝水稻,其中3000畝是有機水稻,其余的都達到了綠色標準。

  受颱風影響,屈耀明種植的水稻部分出現倒伏,但這並不影響豐收。“颱風來臨時,水稻已經成熟,産量已經形成,倒伏對産量影響不大。如果沒有颱風,今年是個難得的大豐收年。”屈耀明説,倒伏給收獲帶來一定難度,增加了收獲成本。

  趙德山表示,雖然遭遇一些災害,但相比去年七八月份持續的低溫寡照天氣,今年積溫、水分條件好,農作物長勢好,預計每畝水稻比去年能增加200斤左右,如果沒有颱風,增産幅度會更大。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所研究員閆平説,今年水稻病蟲害發生程度比較輕,且空癟率明顯低于常年,千粒重增加。

  東北水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種的是優質稻花香係列品種,劉春算了一筆賬:今年一公頃水田流轉價格1萬元,種子、化肥、機械等生産投入成本也在1萬元左右,每公頃産量預計能達到1.6萬斤,每斤價格預計在1.7元以上,效益在7200元以上。

  颱風來臨後,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玉米所研究員曹靖生、黑龍江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張相英等專家深入田間調查。他們表示,前期黑龍江氣候條件有利,玉米畝苗株數、穗粒數都增加,倒伏地塊農作物百粒重有所降低。

【糾錯】 責任編輯: 尹世傑
載入更多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月亮山梯田搶秋收
月亮山梯田搶秋收
秋日黃河美
秋日黃河美
綠色墨脫
綠色墨脫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666112652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