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洛陽鏟:一把神奇的鏟子
2020-08-26 10:34:5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鄭州8月26日電  題:洛陽鏟:一把神奇的鏟子

  新華社記者桂娟、李文哲

  旋入土下知千年,正邪兩面世人評。一把鏟子插入地下,帶出來的,不僅僅是泥土,是讓深藏于地下的歷史真跡重現天日。這,就是中國人考古勘探的獨門神器——洛陽鏟,而如今,洛陽鏟在各行各業大顯神通。

  在洛陽城北小李村一處不起眼的作坊內,記者見到了洛陽鏟鍛造技藝非遺傳承人孫凱強。只見他手拿鐵錘,聚精會神地敲打著一件半圓柱形鐵器,不時瞇起一只眼,觀察鐵器的弧度。

  這是洛陽鏟鍛造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弧度太大帶不出土,弧度太小,土夾在裏面,不易倒土。”孫凱強説,打造弧度全憑祖傳手藝,沒有圖紙也沒有參數,樣子都在心裏頭,一把鏟得敲打四五百錘才能成型。

  洛陽鏟鍛造技藝2015年入選河南省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作為這項技藝的傳承者,孫氏家族脈脈相傳,至今百年。今年30歲的孫凱強,自幼跟著爺爺在鐵匠鋪裏敲敲打打,對技藝很是癡迷。

  “要做就得給它做精致。”孫凱強説,一把洛陽鏟要經過鍛打、剪邊、磨刃、燒制、成型、淬火等近二十道工序,每道工序環環相扣,一步出錯下面都會受到影響。

  連鏟帶桿3米左右,桿頂穿以繩索,單人操作可打出一二十米深的探孔,提起後,鏟頭的內面還會帶出一筒土壤。通過對土壤的結構、顏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別,可以判斷出土質以及地下有無古墓葬等情況。

  “下土後土帶滿,不掉土;出土快,易倒土;提鏟易,不費力;遇到磚石不卷刃,這些都能達到,才稱得上是一把好鏟。”孫凱強説。

  “隋唐洛陽城、漢魏故城等重要遺址都是用洛陽鏟探明的。”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史家珍介紹,洛陽鏟不僅在中國考古界普及。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考古代表團訪問阿爾巴尼亞時,贈送的禮物就是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陽鏟。

  如今,經過數代人的潛心實踐和研制,洛陽鏟的鏟頭已由最初的一種規格,發展到十余種形狀大小不同的鏟頭,使用范圍也從考古勘探,擴展到道路護坡加固、建築樁基灌注、石油勘探等各行各業。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僅安陽段工地就使用了300余把我們做的洛陽鏟。”孫凱強説,洛陽鏟操作方便、破壞性小,在一些不便于大規模機械作業的工地,都能派上用場。

  盡管生産的洛陽鏟一直供不應求,孫家同樣面臨著技藝傳承難的問題。廠子常年招工,不少人幹了一段時間,因為吃不了苦選擇了離開。

  “洛陽鏟制作工序復雜,掄錘打鐵又臟又累,特別是夏天,車間溫度有四五十攝氏度,電爐旁能達到七八十攝氏度。”在孫凱強心裏,也沒指望靠洛陽鏟發家致富。

  “我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敲敲打打,也只有在打鐵的時候,心裏是最踏實的。”孫凱強説,現在,他最大的心願是能讓更多人了解洛陽鏟,讓老祖宗留下的寶貝造福現代社會。

【糾錯】 責任編輯: 焦鵬
載入更多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克什克騰風光
克什克騰風光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41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