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三代傳承的村醫使命
2020-08-19 18:23:0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蘭州8月19日電 題:三代傳承的村醫使命

  新華社記者任延昕、多蕾、文靜

  “我接了父親的班,將來女兒也要接我的班呢。”48歲的李小燕摩挲著藥箱,咧開嘴笑得自豪。

  李小燕是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汪川鎮閆溝村的一名鄉村醫生。他的父親李可謂是村裏的老中醫。在李小燕的記憶裏,父親總是背著一個舊藥箱,佝僂著腰走在出診的山路上。而他,則踩著父親的腳印跟在後面。

  “那時大家生活都困難,但看完病,村民總把新鮮果子往父親手裏塞。”鄉親們樸實的言語、感激的眼神,印刻在幼年的李小燕心中。在父親的影響下,他子承父業,成為一名鄉村醫生。

  2012年,閆溝村建起了標準化衛生室,他便成了村裏的第一任正式村醫。上午坐診開藥,下午入戶走訪,李小燕每天工作時間都在8小時以上。全村261戶1535人,誰得了什麼病,他都記得清楚。

  身高一米六、體重剛過百斤,瘦小的李小燕背起藥箱跋山涉水的身影是村民眼中的定心丸。公共衛生、兒童免疫、婦女兩癌篩查……每次入戶他都仔細詢問鄉親們的身體狀況,認真記錄在案。

  “年齡大了,娃娃都在外面,扎針、吃藥都得李大夫操心,看見他就覺得踏實。” 65歲的村民閆想哥盤坐在炕頭和李小燕寒暄。七年前,他患上腰椎間盤突出,從此走路離不開拐杖。得知他常年獨居,李小燕便經常到府問診,提醒他按時吃藥,陪他聊聊天。

  村裏年輕人不多,大部分獨居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李小燕的手機24小時不敢關機,經常半夜接到求助電話。為了提高突發情況下的出診速度,他還專門添置了一輛摩托車。

  “雖然每天下來還得走十幾公里,但現在的條件可比我父親那陣好太多了。”他感慨道。

  村裏的道路硬化了,不用再爬泥濘的山路;出診包裏添了新設備,檢查更方便了;村衛生室也有了新家當——一臺電腦,村民們的健康檔案和病歷上了網,點擊滑鼠,過往病史一查便知。

  汪川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汪興隆介紹,除了電子病歷數據共用,鄉村醫生在接診時還可以得到區級以上醫院專科醫生的指導,診斷時效和準確性大幅提高,也降低了患者的看病費用和跑路成本。

  近幾年,甘肅正在推行“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為加強基層醫療隊伍建設,甘肅省將村衛生室轉為鄉鎮衛生院派出機構,村醫身份由個體轉為鄉鎮衛生院聘用職工。

  李小燕如願成了“正式工”。省級定額補助、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等各項補助,加上診療費、處方費,他的年收入可達5萬元。

  “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大家健康意識提高了,有啥不舒服都會來找我咨詢檢查。我也得不斷學習提升才行。”如今,他已經接受了好幾輪業務培訓。

  最令李小燕欣慰的是,女兒李雨蓉考上了定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護理專業。 “我女兒跟我説,‘爸爸,以後我也要當村醫,接你的班!’我挺驕傲,説明她也體會到了鄉村醫生的意義。”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載入更多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克什克騰風光
克什克騰風光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63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