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披著學術外衣的反華“急先鋒”——起底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
2020-06-22 16:51:0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 (國際觀察)披著學術外衣的反華“急先鋒”——起底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

  新華社記者

  澳大利亞輿論界最近常常出現一些污蔑、敵視中國的言論。仔細搜尋這些言論的來源就能發現,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是一個主要源頭。該機構近年來屢次炮制針對中國的不實言論,其偏頗立場與其背後復雜的資金來源有很大關聯。

  “喂料”媒體搞污名化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這個位于首都堪培拉的智庫近年來通過當地媒體影響著澳大利亞公眾對中國的理解。

  該研究所執行所長彼得·詹寧斯經常在報紙上發表專欄文章或接受媒體採訪,在互聯網上搜索他的名字便會發現不少明顯體現冷戰思維的文章,如《澳大利亞如何阻止中國》《美國重回亞洲給澳大利亞帶來的風險和回報》《新冷戰將迫使澳大利亞行為産生變化》等。

  該機構一些“專家”同樣經常惡意詆毀中國。澳媒稱,此前有關“新疆強迫勞動”的不實言論便出自該機構“專家”之手。美國獨立新聞網站“灰色地帶”指出,有關“中國強迫勞動”的報道幾乎完全依賴一係列可疑的研究,是反華勢力精心策劃的“閃電公關行動”。

  去年曾一度在澳被熱炒的所謂“中國間諜”潛逃澳大利亞事件已被證偽,相關“撰稿”人之一亞歷克斯·喬斯克也在該機構工作。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院長詹姆斯·勞倫斯森曾批評澳大利亞媒體未經核實就採信喬斯克的説法,“這是澳大利亞媒體先下結論再找證據的最新例子”。

  最近,該機構又炮制了多項反華言論,包括中國有關部門通過數以千計的組織收集情報、中國在防控新冠疫情過程中未及時公開資訊並缺乏合作精神、澳大利亞應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等。

  “金主”背景耐人尋味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教授休·懷特是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創始人。他坦言,起初研究所的資金幾乎全部來自澳國防部,但隨著時間推移,資助背景開始變得復雜起來。盡管國防部仍是主要資金來源,但所佔份額不斷下降。據最新統計,目前該研究所約550萬美元的年度預算中,只有43%來自國防部。

  該研究所年度報告顯示,除國防部外,該機構主要有三方面的資助者:第一類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泰雷茲-雷神係統公司等西方軍火巨頭;第二類是谷歌、甲骨文等西方科技公司;第三類是日本大使館等外國政府機構。

  旨在監測外國在澳影響力的“外國影響力透明度計劃”近期披露了該研究所更多的幕後“金主”,其中包括北約、美國國務院、英國外交部。據澳媒報道,該研究所獲得美國國務院約27萬美元的資助後,開始追蹤中國和澳大利亞高校間的合作研究,醜化和詆毀相關研究成果。

  炮制謠言居心叵測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近年來針對中國的諸多不實言論暴露出,該機構已成為西方反華勢力操控下宣揚“中國威脅論”的傳聲筒。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日前指出,有澳大利亞方面人士曾撰文披露,這個機構長期接受來自美國政府和軍火商的經費支援,熱衷于炮制和炒作各種反華議題,意識形態色彩非常濃厚,實際上是反華勢力的“急先鋒”,學術信譽受到嚴重質疑。

  “灰色地帶”網站指出,該研究所的報告往往不是基于真正的證據,而只是為了煽動。這是美西方一些國家政府、北約以及軍火商們精心策劃的抹黑行動,它們的目的是從一場“新冷戰”中攫取豐厚收益。

  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傑夫·雷比也認為,該研究所大量接受軍工企業資助的做法十分危險,因為“當戰爭發生時,軍事工業將從中受益”。

  有澳媒指出,該研究所正是利用澳國內一些人對中國一貫的“鷹派”立場,為了“金主”的利益肆意醜化中國、惡化澳中關係。

  在澳大利亞,已有不少人看透了這家研究所的所作所為。澳大利亞工黨議員金·卡爾指責該機構是“企圖發動‘新冷戰’的鷹派”;新南威爾士州前州長鮑勃·卡爾指出,它輸出了一種“一邊倒的親美世界觀”;澳洲航空公司前首席執行官約翰·梅納杜認為,該研究所的做法“不誠實,令澳大利亞蒙羞”。

+1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芒種時節麥收忙
芒種時節麥收忙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51112614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