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福全街56號:香港劏房改造的一個樣本
2020-01-23 15:51:5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香港1月23日電 題:福全街56號:香港劏房改造的一個樣本

  新華社記者陸敏 蘇萬明 王欣

  “劏”,意為剖、割。香港的劏房,即一個住宅單位被切割成很小的部分,租給多家住戶。擁擠逼仄、衛生條件惡劣是這裏的常態,因年代久遠還存在滲漏、消防、治安等安全隱患。

  位于深水埗的福全街56號,就曾是這樣一棟由一間間劏房組成的五層住宅樓。一家數口,居住面積大的不過十平方米左右,小的只有三四平方米。

  經過一番改造,如今的福全街56號下面三層一共租住了30戶人家,樓上兩層則租給了中低收入的單身青年,居民戶數沒有變化,每人平均面積沒有增加,但住戶對居住環境的滿意度大幅提升,在逼仄、擁擠而卑微的環境中,尊嚴與隱私獲得了相對尊重,也為香港劏房的發展探索出一個全新樣本。

  “共用”式改造升級居住體驗

  “支床睡覺,拆床下床,是我們每天早晚都要做的事情,不拆掉床,房間裏根本就無法立足。”和丈夫一同租住在此的李巧秀説,她和丈夫到香港三年了,最初的落腳之處,就在福全街56號。當時,客廳被分隔成了三間房,租給了三戶人家,他們就住在廁所門口一個三平方米左右的房間裏,老鼠蟑螂經常光顧。由于環境惡劣,兩口子心情一直很差,三天兩頭吵架。

  “老婆整天吵著要搬走,可是沒錢能去哪裏呢?”老實的丈夫總是手足無措。

  由于貧富懸殊、房價高企,居住問題一直是香港社會的一大痛點。在香港公屋輪候冊上,申請的輪候宗數已高達25.7萬,每戶平均“上樓”時間更長達5.4年。

  在這種情況下,香港劏房近年來急劇增加。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2018年的數據,目前香港大約21萬人居住在劏房,中位數每人平均居住面積只有不到5平方米。

  “地方就這麼大,要升級居住體驗,只能從‘共用’上做文章。”香港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東華三院執行總監蘇祐安告訴記者。

  東華三院一直致力于在醫療、教育和社會發展等領域提供慈善服務。這一次,他們把目光聚焦于劏房,福全街56號是他們的第一個試點。同樣的樓層和面積、同樣的住戶數量,經過精心設計和整體改造,如今的福全街56號,不僅騰出了一個寶貴的公共空間,還保證了每戶都擁有了一個可以採光通風的窗戶。

  李巧秀兩口子喜出望外,他們並沒有搬離福全街56號的劏房,也不像過去總為房子吵架了。他們的房間擴大到七八平方米,還擁有了一個10多平方米的公共客廳。

  12家房客的隱私與尊嚴

  站在二樓的公共客廳裏,記者看到,客廳被收拾得幹幹凈凈,成為大家的公共活動空間。客廳四周,分布著12個房間,每個住戶都有了一個獨立空間,隱私大大增強。每戶住房面積達到了10平方米左右,窗戶明亮透氣,可以望見外面的街市。

  客廳一角是一個擁有四個灶眼、兩個水槽的公用廚房,旁邊是一個公共衛浴處,裏面有四個獨立小間,每間都有馬桶和淋浴器,門口是一個裝有4個水龍頭的大水槽,可供4個人同時洗漱。

  在客廳中間的柱子上,貼著《居住及使用守則》,下面附著管理處、房屋事務主任和租務主任的電話。東華三院高級物業主任董觀興跟這裏的老住戶打著招呼。“跟他們都認識一二十年了。”董觀興説,這裏不僅有公共交流空間,他們還經常組織活動增進老人交流。

  王太在這裏住了30多年。墻上挂著她和先生當年的黑白婚紗照,大衣櫃上挂著大大的“福”字,小小的屋子裏琳瑯滿目。“都是孩子給我添置的。”她一一展示,話裏話外透著知足。

  居住體驗升級,租金卻很便宜。李巧秀一家每月在這間劏房上的租金支出是1800港元。“放在外邊,這種條件的房子月租起碼要四五千呢。”她説。

  有人住劏房,有人住豪宅,這是香港貧富差距的現實,也從基尼係數上得到印證。一般而言,0.4為警戒值,而最近一次即2017年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香港按原本每月住戶收入編制的基尼係數為0.539,創45年來新高。

  居者有其屋任重道遠

  對于香港中低收入群體的大多數人來説,仍居住在“昨天的福全街56號”。

  就在離福全街不遠的另一處劏房裏,住著市民鄧女士一家四口。站在地面往上看,長長的樓梯一直通到三樓,然後再轉角向上。樓梯陡得視線裏只有前人的鞋後跟,狹窄得只能一個人通過,陰暗得從一樓看不到三樓的樓梯頂。

  鄧女士和丈夫及兩個孩子住的劏房,大概七八平方米的房間,月租金要4500港元。房間天花板漏水,已經滲到電燈附近,隨時可能漏電。長長的樓梯,讓她望而生畏,她因此很少帶孩子出門玩,“背著孩子上上下下,太累了”。

  可孩子在家閒不住,經常蹦蹦跳跳,有一天鐵皮天花板被震掉了三塊下來,差點砸到孩子。地方狹小,孩子吵鬧,鄰里糾紛也因此增多。“每天上樓看著長長的樓梯,就感到很絕望。”鄧女士説。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港共有102.71萬名18歲以下兒童,其中23.71萬名生活在貧窮線下。

  穿行于香港深水埗這片中低收入群體集中居住的地區,灰白色的樓群外墻斑駁,有的墻皮已經脫落。樓上老舊的窗戶外,密密匝匝地挂滿了晾曬的衣物,在夾縫裏爭奪冬日那一縷陽光。不少舊樓的門邊,陰暗潮濕的門洞裏,不時有一兩只老鼠竄出。

  就在這一大片樓群裏,福全街56號藍灰色的樓體卓然而立,顯得如此與眾不同。時值春節將至,蘇祐安代表東華三院為福全街56號的老人們送上福袋和問候。60多歲的住戶河先生開心地接過福袋,連連致謝。問起住在這裏的感受,他笑著説:“感覺嘛,就像中了六合彩!”

  “在香港的現實條件下,解決居住問題不能只靠政府,需要全社會共同援手。中低收入者何時能居者有其屋,依然是香港社會面臨的重大課題。”蘇祐安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大連:花燈扮靚金石灘
大連:花燈扮靚金石灘
守好鐵路線 春運保平安
守好鐵路線 春運保平安
“00後”乘務員的首個春運
“00後”乘務員的首個春運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亮相鄭州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亮相鄭州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5497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