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小鎮番茄的“國際范兒”“幸福味兒”
2020-01-13 18:06:3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太原1月13日電 題:小鎮番茄的“國際范兒”“幸福味兒”

  新華社記者王勁玉

  産量翻番、遠銷國外、工廠式種植,山西省晉中市的農民種番茄有了不一樣的體驗。在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范區,通過國外引進的無土栽培技術,農民種植番茄從過去的一株摘5茬到現在一株摘30茬,種植番茄的農田建設得像景區一樣,高品質的産品銷售收入連年增長,農民在奔小康的路上體會到了濃濃的幸福味兒和國際范兒。

  農民變工人 種地成生産

  定植、盤頭、疏花疏果、落蔓,提起西紅柿,65歲的農民薛瑞華頭頭是道。在面積超過12.5萬平方米的玻璃溫室大棚內,整潔的地面沒有一粒泥土,一根根藤蔓纏繞在屋頂。像薛瑞華這樣的工作人員穿戴整潔,穿梭在一列列番茄藤蔓下,就像流水線上的工人。

  薛瑞華是山西省太谷縣格子頭村村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種地種了20年,種大棚又是20多年,這一輩子就跟土地打交道,主要種西紅柿。”薛瑞華説。

  現在的薛瑞華還是農民,還在種西紅柿,但已經離開了土地,進入“工廠”。從播種到結果不需要人為幹預,灌溉、通風、溫控等全部由電腦控制,西紅柿成熟後直接進入終端市場,薛瑞華的主要工作成了“巡檢工”,查看番茄生長過程中的病蟲害。

  在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范區,亞洲單體最大的全環境智能連棟溫室“番茄小鎮”吸引著上百名農民前來“就業”,並且大部分是老年人。農民把土地流轉給“番茄小鎮”,換個地方種地,但收入高了,勞動量少了。

  “現在我和老伴每個月都有幾千塊錢的工資,而且工作也簡單,發現問題報告給技術員,不像過去種大棚,兩口子沒日沒夜地幹。”薛瑞華説。

  “番茄小鎮”負責人程琨介紹,2019年,“番茄小鎮”産量超過了2000噸,玻璃溫室內的溫度長期保持在25攝氏度左右,像薛瑞華這樣的老年農民每年收入將近5萬元,進入“妥妥的幸福”。

  老外“走訪基層” 買全球、賣全球

  農民郝月冬的西紅柿大棚裏有一位金發碧眼的外國朋友,這半年來,來自西班牙的技術指導米格爾成了負責指導郝月冬種植的固定技術顧問。“米格爾每天過來,繞著大棚走一圈,現在簡單的問題比劃比劃我也能看懂。”郝月冬説。

  30來歲的郝月冬是山西省太谷縣郝村人,像普通年輕人一樣,郝月冬很難忍受長期枯燥的大棚生活,但米格爾的到來給郝月冬帶來了“新鮮玩意兒”,産自印度和斯裏蘭卡的椰糠取代了土壤,德國的滴箭精細控制澆水,來自比利時的熊蜂負責授粉,這些都給郝月冬帶來了不少樂趣。

  郝月冬溫室大棚是郝村和當地農業龍頭企業田森集團合作建設的番茄蔬菜園區項目,通過現代農業示范和培訓模式改變農民種植方法,採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量,也減少對地下水資源的污染。這樣的種植基地在太谷縣還有很多。

  米格爾是第三批來到太谷縣的外國農業專家,他和他的外國搭檔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深入各個合作建設的農村大棚進行技術指導。“我們在西班牙有超過30年的成功種植經驗,很高興這裏的農民能夠接受這種新的種植方式。”米格爾説。

  不僅如此,田森集團還跟西班牙財富集團簽訂了銷售協議,在郝月冬他們的大棚裏産出的番茄有30%將通過財富集團銷售到歐洲,目前,銷往俄羅斯的銷售渠道也被打通,郝月冬他們真正做到了買全球、用全球,賣全球。

  奔小康 小鎮番茄這麼幹

  “2020年,我們將進一步拓展週邊市場,在提升我們自有品牌的基礎上,提高普通農戶的技術、農機水準,並且將無公害的種植理念傳達到種植戶心中,不斷提高我們農産品的品質,提高農民的生活、生産水準。”“番茄小鎮”種植負責人方騫説。

  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提高種植技術,“番茄小鎮”還成立了各類人才工作站,豐富人才儲備的同時,也有更多的技術專家服務于普通種植戶,小鎮番茄的品質不斷提高,番茄帶來的幸福感也不斷提升。

  張俊是山西農業大學的碩士畢業生,服務太谷縣的農民成了這位高材生的主要工作。“農民因為對智能化設備接收程度不高,導致種植成本、品質都不高,現在我們將物聯網技術以及大數據全部運用在番茄種植中,以數據為中心,不僅解放了勞動力,而且形成了産業化種植。”張俊説。

  在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范區,一批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正在形成,一批高端高效農業、休閒觀光農業、文旅康養産業正蓬勃發展。

+1
【糾錯】 責任編輯: 施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關中花饃添年味
關中花饃添年味
警犬“神威” 護航春運
警犬“神威” 護航春運
大漠寒冬夜巡忙
大漠寒冬夜巡忙
豫園亮燈 喜迎新春
豫園亮燈 喜迎新春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601125456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