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科技助善——專家建言以科技力量推動慈善事業更好發展
2019-12-04 18:01:3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 題:科技助善——專家建言以科技力量推動慈善事業更好發展

  新華社記者羅爭光

  “僅2019年上半年,就有52.6億人次點擊、關注和參與互聯網慈善,募集善款超過18億元,充分體現了科技和慈善結合的力量。”日前在京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慈善文化論壇上,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副司長義芳的發言引來與會人員熱議。

  這一論壇由中國慈善聯合會和敦和基金會聯合主辦,主題聚焦“科學精神與慈善文化”。

  義芳表示,在慈善文化的滋養和現代科技的支撐下,我國慈善事業近年來取得長足進步。2018年我國慈善捐贈總額達到1439億元,目前全國慈善組織的凈資産總額約1600億元。“特別是借助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我國互聯網慈善已經異軍突起。”

  科技對于慈善事業發展有何助推?

  “一是讓人人參與公益變得門檻更低、更加便捷;二是讓公益變得更透明;三是解決了很多公益的難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秘書長王瑞合對科技助力公益慈善這樣概括。

  北京大學社會學係教授邱澤奇認為,科學精神跟慈善文化之間最好的交融就是精準地識別需求、精準地提供服務、精準地提供照料,同時精準地把自己的行動踐行在每一個善行之中。

  科技助力慈善,又該注意些什麼?

  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順平坦言,科學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存在種種隱患,要進行深度的自覺和自省。因此,科技向善實際上是科技本身的一種自覺,同時要用中國文化去正向地輻射影響科技。

  阿拉善SEE基金會秘書長張立強調,在慈善領域講科學精神,要在本著初心的基礎上,秉持科學的態度,依據科學的數據、資訊去實施慈善項目,“要用科學的證據判斷哪些善的行為是應該改變的,這樣公益人或者慈善機構才能做得更好”。

  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指出,在慈善文化中注入科學精神,就是要謀求科學與人文的協調發展,謀求以科學精神來推動現代慈善事業的發展,最終引領科技向善。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福清在論壇總結發言時表示,2020年,中國將要實現擺脫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慈善事業大有可為。“在此進程中,科技的能力掌握在向善的人的手裏,就能發揮疊加效果。期待各界一起努力,讓科技的精神造福全人類,打造更好的慈善事業。”

+1
【糾錯】 責任編輯: 施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黃河日出 景色迷人
黃河日出 景色迷人
巴黎:香街點燈
巴黎:香街點燈
第二屆紐約花燈遊園會開幕
第二屆紐約花燈遊園會開幕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60112530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