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河南黃河灘區裏逃荒“淘”來富民産業
2019-11-10 16:26:2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鄭州11月10日電(記者程帥朋、孫清清、牛少傑)11月初,記者走進河南省臺前縣馬樓鎮前張胡同村,寬敞的街道旁整齊地排列著一家家汽車配件生産廠房,藍色彩鋼瓦覆蓋的廠房內工人們忙碌地趕制汽車配件。

  位于黃河灘區的前張胡同村曾是逃荒村,如今是當地有名的汽配産業村。汽配産業這個被當地人稱為“逃荒‘淘’來的産業”,已經成為臺前縣帶動就業、促進增收的富民産業。

  曾經,貧窮長期困擾著飽受黃河泛濫之苦的臺前縣群眾。62歲的前張胡同村委會主任張慶山回憶起20世紀80年代村裏的生活時説,那時生活困難,正常年份靠種小麥和玉米能勉強保證溫飽,但“黃河一上水,就要靠國家供養”。

  窮則思變。20世紀80年代中期,前張胡同村外出逃荒的年輕人接觸到外省做汽車配件的客商,便開始做起販賣汽車配件的生意。

  最早時,村裏人從外地運來氣門芯、氣嘴等小型汽車配件,再騎上自行車載著約100公斤的配件出發,販賣到各個縣市的汽配門店。“村裏人能吃苦。半個多月時間,能掙幾百塊錢。”張慶山説,越偏僻的地方,價格賣得越好,靠著騎自行車和搭客車,他曾經把小燈泡賣到1000公里外的寧夏。

  嘗到了甜頭,前張胡同村的自行車販賣大軍迅速擴大,村裏十八九歲的學生一畢業便騎上自行車出去販賣汽車配件。很快,肯吃苦的村民就把産品向東賣到了山東青島、煙臺,向西賣到鄭州、三門峽,向南賣到商丘、徐州。

  “零花錢有了,小孩上學不費勁了,家庭開銷也有了。”張慶山談起村裏生活的變化時説,20世紀90年代,村民們家裏陸續添置起風扇、摩托車和電視機,房子也改成了磚房。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開始從事門店批發,進而家庭作坊式生産,再到後來投資建廠,前張胡同村的汽配産業也擴展到整個臺前縣。

  2008年,臺前縣在前張胡同村汽配企業基礎上建設馬樓汽配專業園區,目前園區已吸引52家汽配企業進駐,帶動周邊村莊2000多人就業。

  位于園區一角的臺前縣龍泉汽車電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前張胡同村最早成立的汽配企業之一。公司總經理徐長偉對記者説,公司現有3個生産廠房,主要生産LED燈、小型繼電器、起動機等汽車配件,年銷售額2000萬元左右,吸納約60名工人就業,每月平均工資2000元到3000元。

  如今,汽配産業已成為臺前縣支柱産業之一。據臺前縣政府統計資料顯示,全縣共有500多家大大小小的汽車配件生産企業,遍布大江南北的2000多家銷售點,臺前生産的汽配産品已覆蓋全國20多個省份。臺前縣各鄉鎮130多個村5萬余人從事汽配産業,從業人數約佔全縣人口的八分之一。

+1
【糾錯】 責任編輯: 趙文涵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福建建陽打造“建窯建盞”文化名片
福建建陽打造“建窯建盞”文化名片
多彩秋色“繪”泉城
多彩秋色“繪”泉城
北京豐臺:金秋賞菊正當時
北京豐臺:金秋賞菊正當時
挪威:絢爛北極光
挪威:絢爛北極光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2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