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把一流專家送到農業生産第一線”——湖北科技扶貧一線見聞
2019-11-06 14:37:0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武漢11月6日電(記者侯文坤)深秋,鄂西山區利川市南坪鄉南坪村的菜地裏,青的、紅的辣椒長勢正好,個大、肉厚、辣味十足,挂滿枝頭。壟溝間挺立著環境監測器,地面鋪滿了防草的薄膜、四周還插放著黃色的粘蟲板……

  一個偏遠山區貧困村卻是一片現代化菜地的景象,這得益于湖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飛和他的團隊。

  “南坪村傳統作物是玉米,這裏自然氣候條件不錯,但農業生産力水準低下,靠自然條件,憑經驗生産,品種單一。一年下來,畝均收入不到千元。”這是王飛2015年初到南坪村時的印象。

  針對像南坪村這樣有自然條件,但缺技術、缺想法的貧困地區,近年來,湖北省農科院等農業科研機構主動開展了“農業科技下沉”工作,向貧困地區選派科技副縣長、科技特派員、産業發展顧問、青年博士服務團、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專家服務團等。先後有131個團隊、888人次專家被派往湖北大別山區、武陵山區、幕阜山區、秦巴山區等貧困地區,提供全方位、持續性、定制化農業科技解決方案,把成果轉化和科技推廣融入脫貧攻堅,促進雜糧雜豆、蔬菜瓜果、茶葉蠶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藥材和特色養殖等貧困地區傳統産業的提檔升級。

  從研究室,到田間地頭,王飛就是其中之一。作為蔬菜專家,他和團隊來到距離武漢600多公里車程的南坪村。“扶貧之處,多數資訊閉塞。我們就要打破這個限制,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和外部市場需求,生産適銷對路的農産品。”他説。

  面對無産業、缺科技、少勞力的實際,王飛和團隊根據當地氣候和地勢特點,決定調整當地農業種植結構,由傳統玉米改種鮮食辣椒。為了讓村民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2015年以來,王飛團隊與村幹部每年在南坪村展示辣椒新品種與新組合,以及收益情況,給農戶充分的選擇空間。

  “技術是成熟的,但想讓農戶願意種,並且能種好,還是要蹲下來,一點一點耐心細致地手把手教。”王飛説。正因此,每天挨家挨戶到府解答技術問題,指導制定特色産業發展規劃,成了王飛和同事們在村裏的主要工作。

  連續幾年辣椒新品種的成功展示,推動了該村農業種植結構逐漸調整。如今,1000多畝辣椒已成為該村穩步增收的動力源泉,平均畝産值9200元,農戶一年可以從每畝地上拿到純收入3000元以上,遠遠高出種玉米的收益。

  在湖北脫貧攻堅推進過程中,像王飛一樣,越來越多的農業科技人員扎根在貧困地區,幫助農民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

  “讓專家蹲點跟進,為貧困地區‘量身定制’科技服務,我們正把一批批一流專家送到農業生産第一線。”湖北省農科院黨委書記劉曉洪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陽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多彩秋色“繪”泉城
多彩秋色“繪”泉城
北京豐臺:金秋賞菊正當時
北京豐臺:金秋賞菊正當時
挪威:絢爛北極光
挪威:絢爛北極光
醉美新疆金秋胡楊
醉美新疆金秋胡楊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869112519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