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大學生喜當“莊稼漢”
2019-10-29 17:24:3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石家莊10月29日電(記者李繼偉)秋日的午後,冀中平原上的河北省任縣的甘藍菜科研基地裏,“90後”大學生宋林娜正在其間勞作,汗水挂滿臉頰,她竟渾然不覺。

  “甘藍菜進入花期後,如果花蕾不能充分授粉,就結不了種子。”花期過後就到了甘藍的生長觀察期,宋林娜每天在基地中穿梭,她近期的工作重點是觀察甘藍生長特性和長勢。

  不遠處,另有一位忙碌的身影。甘藍菜科目負責人、“80後”大學生毛麗麗正在認真查看種苗。她2017年回鄉時看到田埂裏的“新花樣”、田間奮鬥的“新農人”,感覺發現了實現人生價值的突破口,毅然決定投身其間。

  毛麗麗介紹,一般蔬菜育種員需要花費三至五年時間進行幾輪種子“提純”,將植株、葉形、根形不一致的種苗逐級篩選掉,“&&挑一”甚至“千里挑一”尋找到純種的雜交材料,雜交出選育品種後再將種子送往推廣地區進行産地試驗。“這項工作特別基礎,但特別重要。”

  記者了解到,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入推進以來,河北主動對接京津産業、人才,不少貧困縣引來“金鳳凰”,出現産業“新花樣”。

  河北省任縣縣委書記李海林介紹,任縣大力實施“引鳳還巢”工程,吸引了包括北京捷利亞種業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北京企業入駐,也為更多人才提供了服務奉獻三農事業的舞&。

  在捷利亞種業園區,像宋林娜、毛麗麗這樣的大學生還有30人。他們組成的“育種團隊”,用苦幹實幹在田間地頭編織著農村發展的新希望。

  北京捷利亞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全傑告訴記者,與傳統農民相比,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擁有專業的知識、獨到的眼光、較強的創新意識,他們肯吃苦、講科學,對培育壯大農村新産業新業態能發揮積極作用,企業則通過提高待遇等舉措為人才在農村大展身手提供了&&。

  “以前是養家糊口,圖個自己安逸,現如今確是實實在在做一場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大事業。”毛麗麗説,她在田間地頭幹得有滋有味,覺得自己的人生越來越有奔頭。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醉美新疆金秋胡楊
醉美新疆金秋胡楊
走近第二屆進博會首件進館展品
走近第二屆進博會首件進館展品
水墨南迦巴瓦峰
水墨南迦巴瓦峰
甘肅敦煌:清潔定日鏡 提高反射率
甘肅敦煌:清潔定日鏡 提高反射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91125167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