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水稻醫生”的問診四步法
2019-10-23 18:35:3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長春10月23日電(記者孟含琪)與其他下鄉扶貧的農業專家不同,都興林每次來水稻田,總是穿著一身白大褂。

  2016年,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院長都興林教授帶著精準扶貧的任務,第一次來到白城市通榆縣陸家村。他的目標,是讓多年來精心培育的水稻新品種在通榆縣生根發芽,讓貧瘠的鹽鹼地上長出“稻海”。

  通榆縣博園家庭農場負責人武勇發現,都興林每次來到稻田地,總是要站在週邊觀察。起初,他還以為是城裏來的教授不想弄臟白大褂。漸漸地,他看出了一些門道。

  都興林總是先仔細查看水稻穗部,然後抓住稻穗左右搖晃,再扒開稻谷觀察,最後放進嘴裏細細咀嚼。

  一番仔細打聽後,武勇才知道,這是都教授對水稻問診把脈的四步法——查看水稻穗部性狀,穗部籽粒越多,表明結實率高;左右搖晃,如果感覺沉,説明豐産性好;扒開稻谷查看外觀,判斷米質情況;通過咀嚼判斷口感和含水量……

  種了幾十年地的武勇第一次聽説這種判斷水稻長勢的方法,他不禁産生疑惑:都説專家教授嚴謹,水準高,這種辦法是不是太土了?

  “這是水稻育種工作者的基本功,一個經驗豐富的育種人員,用這樣的方式判斷水稻的長勢幾乎八九不離十。”團隊成員、副教授姜文洙説。

  能夠練就這樣的本領,源于都興林長期行走于稻田而積累的經驗。他就像是“水稻醫生”,哪裏的水稻出現了病害,總是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即便在學校教書,農民求助的電話和微信也時常響起。

  “從事農業的老師沒有休息日,越是秋收時節越忙碌。”20多年來,中秋節、國慶節等節日,都興林幾乎都是在稻田裏度過的。

  “言傳身教,我希望我的學生能沉下心研究水稻。”都興林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暢遊“粉色海洋”
暢遊“粉色海洋”
紅葉秋景
紅葉秋景
第126屆廣交會第二期開幕
第126屆廣交會第二期開幕
遙望滇池天水色
遙望滇池天水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5112514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