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小米金融,解決問題還是實在點好
2019-05-19 20:49:0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福州5月19日電(記者顏之宏 宋玉萌)近日,“小米金融”遭遇年輕用戶的“集體吐槽”——明明通過小米金融平臺按時履約還款,卻被資金出借銀行發送“逾期警告”短信,甚至還有被徵信留下“污點”的風險。而小米金融官方語焉不詳的致歉聲明,依然讓許多用戶表示“看不明白”。

  在小米金融給用戶的公開説明中,小米金融表示“由于和民生銀行對接係統因故出現異常,導致少量用戶的還款資訊未及時更新”。但受影響的用戶紛紛表示不接受這樣的説明。

  用戶急切想要了解,到底是什麼樣的“係統異常”導致了這樣的重大失誤?自己的還款究竟去了哪兒?這次“逾期”到底有沒有被納入徵信係統?小米金融承諾30天解決問題,解決的是怎樣的問題?對于用戶的這些疑問,小米金融至今“語焉不詳”。

  技術創新是錦上添花,安全保障才是金融服務的底線。在小米金融官網上,省錢、快速、好用、安全四方面定位成為其對外宣傳的重點,但從這次“被逾期”事件來看,小米金融並沒有在信用安全的底線上為用戶把好關、守好門。如果是“係統故障”,為何在還款日過後多日,用戶“被逾期”時才發現問題?官方對外宣稱的“少量用戶”受此次事件影響,這個“少量”究竟有多少?

  “小米金融——年輕人的第一次徵信記錄”,這些用戶的集體吐槽,説明在信用時代,用戶的信用意識越來越強。隨著社會信用體係建設的進一步完善,信用逐漸成了每個人進行社會活動最看重的評價標準之一。年輕人一旦“上了徵信”,接下來可能會對求職、購房、貸款需求等方面産生嚴重影響,更荒唐的是,這些年輕人是在為企業的失信行為“買單”。當用戶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信用記錄,企業怎能對重大失誤如此輕描淡寫?

  企業失誤讓用戶上一次徵信,用戶可能會讓企業一輩子“上徵信”。做錯事,決不能以為把問題拖一拖就能自然消解,而應該拿出實實在在的態度直面用戶質疑,對“年輕人的第一次徵信”負責到底。對企業自身而言,積極作為,實實在在地説清楚問題、挽回企業信譽,才是當務之急。技術BUG可以修復,信譽BUG則可能伴隨終生。小米金融,解決問題還是實在點好。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拉薩啟動藏戲演出季
拉薩啟動藏戲演出季
探訪廣西民族博物館
探訪廣西民族博物館
亞洲美食節:“面團的故事”
亞洲美食節:“面團的故事”
貴州丹寨梯田美
貴州丹寨梯田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51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