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南京博物院:展覽好不好 觀眾“表情”説了算
2019-05-18 16:33:2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京5月18日電(記者蔣芳)“觀眾到南博來,對我們的展覽、服務滿不滿意,從表情上就能看出來。”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説。

  近年來,南博通過對觀展人數、逗留時間、出口滿意度等指標進行系統評估,倒逼策展和服務水平提升,讓更多觀眾愛上博物館。

  “滿不滿意,表情上能看出來。”去年11月底,南京博物院推出重磅展覽“世界巨匠——意大利文藝復興三傑”展,吸引了眾多觀眾。鮮為人知的是,當時展廳裏專門設置了一組攝像頭,捕捉觀眾在展品面前的表情,以此評估觀眾的滿意度。

  “察言觀色”的背後,是南京博物院對提升公眾滿意度的追求。為了評判究竟什麼才是能打動觀眾的好故事,南京博物院制定了一套極具特色的標準——不僅對每個展覽進行投入産出比的評估,還通過觀眾逗留時間、笑臉數量等個性化參數,考察一個展覽是否真正受青睞。

  據統計,2018年,南博參觀人次達360余萬,每個觀眾的平均逗留時間長達3小時50分鐘,其中近七成是16-30歲的年輕人。

  在龔良看來,中國的博物館講述文物故事已經走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做好文物的陳列,並通過展覽與講解盡可能地交代其歷史信息;第二個階段是深入挖掘文物內涵,並輔以恰當的展陳手段,講好文物背後的故事;第三個階段則是透過物與物、物與人、物與地域的關係,講好中華優秀傳統和文明的故事。

  例如,《在此》是用反映琴棋書畫等九種生活方式的文物,展現中國古代生活美學。《和·合》則是用250件文物,展現天人合一、陰陽相和、和和美美的和諧之道。

  “過去,參觀者常常會問一個問題,你的鎮館之寶是什麼?我希望今後有更多的觀眾想要了解,你這是在講一個什麼故事?想要傳達什麼樣的理念?”龔良説,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就是在要求今天的博物館人,要善於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物品,汲取歷史的精髓,創新理念,講好今天的故事,創造明天的文化遺産。

+1
【糾錯】 責任編輯: 郝多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第十二屆河北省民俗文化節在石家莊舉行
第十二屆河北省民俗文化節在石家莊舉行
中國南京旅游文化周在柏林開幕
中國南京旅游文化周在柏林開幕
走進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
走進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
福建莆田木蘭陂
福建莆田木蘭陂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11124512261